黄帝内经临证发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阴阳和,故能有子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当肾气充盛到一定阶段时,“天癸”成熟且发挥作用,男子有精(生殖之精)输泻,女子冲任通盛,月事时下,具备了生殖生育能力。关于“阴阳和”,历来有两解。王冰注:“男女有阴阳之质不同,天癸则精血之形亦异,阴静海满而出血,阳动应合而泄精,二者通和,故能有子。”《易·系辞》曰:“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此之谓也。此阴阳,指男女两性;和指和合、交媾。另一说,日人喜多村直宽在《素问札记》中云:“阴阳和,盖谓男子二八而阴阳气血调和耳。”学术界大多以王冰注为是,但从临床实际看,近年不孕、不育发生率甚高,其原因甚多,从中医角度看,其中或男或女必有一方身体本身因阴阳失和而导致不孕、不育。当然“阴阳失和”一说未免过于原则,具体又当仔细审证,或气血亏虚,或肾精不足,或冲任失调,或邪阻络脉,或胞宫虚寒,或精室有邪等等,必令“调其不调”,使阴阳匀平、和调,方能有子。张景岳《妇人规·子嗣类》说:“种子之方,本无定规,因人而药,各有所宜。”

案例:

前年曾治内兄外孙女,陈某。

婚后2年余未妊,其公婆甚是焦急,夫妻俩亦无可奈何,去当地医院双方做有关检查,均云无器质性病变,两心惶惶,求治于余。问清症情,身无大病,素秉康健,唯月经常先期7~10日而行,量一般,来经时往往伴少腹隐痛,经期1周左右,查饮食、起居、苔脉均无特殊。种子必先调经,治宜疏肝解郁调经法。

处方:

柴胡12g,炒当归12g,赤白芍各12g,茯苓15g,炒白术12g,甘草4.5g,郁金12g,制香附12g,丹皮12g,焦山栀12g,延胡索12g,大枣7枚。

二诊:

上方连服2周,前日来经,腹痛明显减轻,经期提前3日,5日后经净。再以上方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2g、川断15g。以此方加减,连用2个月,月经调,服药后第3个月,出现停经,尿妊娠试验阳性。现随访妊娠足月,产一女,已经1岁余。

按:

此不孕症与情绪紧张及月经不调有关,故初诊时即嘱其放松情绪,同时进服丹栀逍遥散化裁,解郁调经。景岳有诫:“情怀不畅,则冲任不充,冲任不充则胎孕不受。”《万氏妇人科》指出:“女子无子,多因经候不调……此调经为女子种子紧要也。”而调经之法,无非“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待阴阳和调,则妊子不远矣。

(王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