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临证发微](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42/41816342/b_41816342.jpg)
阳气者,精则养神
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本句当作“阳气者,养神则精”解,强调阳气有温养神气的功能。阳气功能正常,神得以温煦,方可神清气爽,思维清晰。反之,如果阳气亏虚不能养神,则神气索然,精神倦怠。本篇前文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说明阳气为生命之宝,人体一切活动均需阳气的温煦,神气的活动亦不例外。该篇还提出“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的精神和谐是阴阳平衡协调的结果,其中阳气起主导作用。阴气平静于内,阳气鼓动于外。阴能养精,阳能养神。阳气固密,故神不至于浮越离散;阳气生发温煦,故神不至于萎靡不振。此外,该篇强调,人体阳气的变化如同一日太阳的升落,人体神的波动也同一日阳气的消长同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养神当遵循四时阳气变化进行调摄。以上均说明神的活动与阳气关系密切。
神的活动依靠精血的濡养以及阳气的温煦。神的功能尤能反映阳气的盛衰。阳气的消长也直接关乎神气的盛衰。因此,临床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可从阴阳论治。
徐某,女,48岁。
3年前因生活打击,患者变得情绪低落,郁郁不舒,不善言语,闭门不出。近半年有加重之势,时有幻听,夜不能寐,胸闷乏力,精神萎靡。顷诊:面色萎黄,双目黯淡,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脘宇痞满,纳寐不佳,大便秘结。舌质淡黯,苔薄腻,脉细。此属肝气郁滞、心脾两虚之郁证,予疏肝理气、宣阳开郁。
疏调肝脾,宣阳开郁。
柴胡12g,桂枝 12g,仙灵脾15g,郁金 12g,丹参 30g,当归 12g,白芍12g,生龙牡各 30g,八月札 12g,路路通 12g,仙茅 12g,肉苁蓉 15g,莲心 6g,灯心 6g,麦冬 12g,芦根 15g。
上方14剂,幻听未作,胸闷、便秘见瘥,精神渐振。还当原法,续进以治。处方:柴胡12g,当归12g,桂枝12g,枳壳实各15g,火麻仁30g,瓜蒌仁30g,酸枣仁 20g,生龙牡各 30g,制香附 12g,乌药 9g,茯神 15g,夜交藤 20g,枸橘李12g,吴茱萸6g。14剂。
本案符合郁证中属抑郁症的典型表现,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为活动减退”。《景岳全书·杂证谟》云:“阳虚之候,多得之愁忧思虑以伤神。”本案病机,气滞与阳虚并存。治当疏调肝气、宣阳开郁,在常规疏肝理气方基础上,加桂枝、仙灵脾、仙茅等温阳之品,旨在宣发肝阳,恢复肝气条达情志之功用,阳气得宣,精神得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