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临证发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脾之与胃互为表里,经脉络属。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降为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其气以升为顺,两者共同完成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及对所化生精微的转输运送作用。《素问·厥论》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包括了脾的输送精微、运化水液的两方面功能。胃受纳饮食,经过腐熟消化,化生精津、血液等精微物质。脾主升清,为胃将精微物质输送到肺,由肺再散布到全身,为脏腑组织提供营养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同时脾传输水液、输布精津以润泽濡养各组织,并将多余水液下输膀胱,通过肾与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王纶《明医杂著·枳术丸》云:“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气,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无病矣。”《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些都说明了脾为胃行其津液的作用。若脾之传输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到各脏腑组织,则失其营养濡润的生理效应,诚如《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其胃热脾弱,不能运输津液以四布,使津液偏渗膀胱而小便数,则大便硬,予麻子仁丸以润肠滋燥,缓下大便。医经理论授人以道,示人以法。由此指导临床,遇有大便干结排出艰难者,不能仅以泻下一法统治,促脾运、输津液、润大肠也为治便结难下之大法。

案例:

何某,女,58岁。2005年5月18日初诊。患者便秘20余年,长年用龙荟丸、番泻叶、大黄片等通腑泻下以助排便。近年来便秘干结愈加严重,前药加量也难维持正常排便,甚为痛苦。尤其肠镜检查提示肠黏膜黑斑病变后,不敢轻用大黄制剂。无奈求诊中医。诊其舌红少苔,脉细稍涩,纳谷不香,饥不欲食,时有痞满嗳气。此乃脾气不运,胃阴不足,脾不为胃行其津液,加之年逾花甲,肝肾精血均有亏损,故使肠腑失于濡润,而见便秘干结。治以健脾气,充肾阴,养肝肾为法。药用增液汤和润肠丸合之加山药、太子参健脾运,女贞子、枸杞子、何首乌养肝肾之阴,海藻润燥软坚,3剂奏效,无需再用大黄等泻下通腑之剂而排便通畅,后维持1周1~2次服上汤药,每日能正常排便。

(杨悦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