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经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经

1957年11月24日
农尹、岐黄并有六经。六经者,三阴三阳也,其说最古,始于伏羲。按:伏羲创制八卦,曰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立太极图,以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也;两仪生四象,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也;黄帝配以两阳合明而生阳明,两阴交尽而生厥阴,至是则六经备焉。《内经》沿用六经名词,分手足六经为十二经脉,原为针灸家设。汤液家沿用六经名词,将百病划归六大证候群。是则两者,其原则一,其流则二也。后世不解此义,强以《内经》六经以释伤寒六经,每多牵强附会,不知伤寒六经,原自独立为纲也。日人山田正珍曰:“盖伤寒以六经言之,古来医家相传之说,不可遽易者也。夫人之常情,每信于其所习见,而疑于其所未常习见者,故仲景氏亦不得已而袭其旧名,借此配表里脉证已。故论中无一及经络者,可见此书以六经立名,犹数家者以甲乙为记号。注家不察,解以《素》《灵》经脉之说,可谓不解事矣。”陈修园曰:“伤寒六经,与《热论》六经,宜分别读。王叔和引《热论》文为序,冠于《伤寒论》之首,而论中大旨,反因以晦。”
六经为六大证候群,伤寒六经,统括百病,遵此辨证论治者为汤液家法。柯韵伯《伤寒论翼·全论大法》曰:“六经之为病,不是六经之伤寒,乃是六经分司诸病之提纲,非专为伤寒一证而立法也。”其又曰:“凡条中不贯伤寒者,即与杂病同义。”柯韵伯又曰:“盖伤寒之外皆杂病,证不脱六经,故立六经而分司之。”其《六经正义》曰:“不知仲景六经,是经界之经,而非经络之经。”又曰:“夫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赅者广。”柯琴更曰:“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六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
三阴三阳者,六经是也,当包函汗、吐、下、利、温中、养阴六法。
太阳主汗法,阳明主下法,少阳主利法。太阳主表病,中风多;阳明、少阳、厥阴主温病多;太阴、少阴主伤寒多。
阳主表,阴主里;实主表,虚主里;热主表,寒主里;三阳主表,三阴主里。此其大概也。
太阳主表,汗法。阳明主里,用攻下法。少阳主半表半里,用利小便法。太阴大法温中。少阴仍以温中为主,然有实证者用承气汤一法,及有热证者仍可用芩连苦寒法, (少阴温病。)有表证者用麻黄法。 (少阴中风。)厥阴大法清下,若手足厥寒有当归四逆汤,热利下重白头翁汤。
三阳主表:汗腺属太阳,肠胃属阳明,三焦、膀胱、水道属少阳。三阴主里:太阴主脾胃;少阴主心肾,当包括脑;厥阴主气血,而偏于血分,当包括血管神经。
凡可发汗属实证者为太阳病,属虚证者为少阴病,太阳少阴相为表里也。凡在肠胃可下属实证者为阳明病,属虚证者为太阴病,阳明太阴相为表里也。凡宜清利属实证为少阳病,属虚证者为厥阴病,少阴厥阴相为表里也。
凡头痛列入太阳病,胃家实大便硬结则属阳明病,头昏胸闷则属少阳病,胃家虚吐利则属太阴病,但欲寐则属少阴病,心中疼热则属厥阴病。
头痛而恶寒者,为正阳太阳病;头痛而兼胸闷欲吐者,为太阳少阳病;头痛而兼大便硬结者,为太阳阳明病;若头昏眩胸闷欲吐,而更大便硬结者,为阳明少阳病。以上为三阳见证归纳法。
中风、伤寒、温病为三纲。
汗、吐、下、利、温中、养阴为六法。
中风、伤寒、温病并有表里证。
六经为六大症候群,而六经各经都有中风、伤寒、温病。
发表治中风,攻里治温病,温中治伤寒,而养阴为治温病之后期。
半表半里,上为吐法,下为利法。发汗为横解法。
桂枝汤、白虎汤均为发汗解表肌法,而桂枝汤证属太阳伤寒,白虎汤证属三阳风温。
温病里证当用承气汤攻下。
《汤液经》全书,先立三纲,假设六经,运用六法,而以六经统治百病。质言之,亦即以三纲认病,六经分病,六法治病,而六法又周旋于六经周围。
运气于六经,即太阳寒水、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少阳相火、厥阴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