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临证发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桂枝汤证的兼证

本节叙述3个桂枝汤证的兼证,兼项背强、兼微喘与兼漏汗不止。所谓兼证是指在原有证候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两个症状,新增加的症状虽有一定意义,但并不改变原有证候的基本性质。加味所加的药物也不改变原有方剂的基本性质。由于第18条原文无具体方药,故将太阳病中篇第43条移到本节,以便探讨。

[原文]

太阳病,项背强,颈项强直的样子),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上篇第14条)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三两,去皮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笔者注:《伤寒论》原文在桂枝加葛根汤条文之后所出的方剂是葛根汤。历代注家均认为有误,应是桂枝汤原方但加一味葛根。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太阳病上篇第18条)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太阳病中篇第43条)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汗出不停),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太阳病上篇第20条)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发微]

(一)主旨

以上原文所论的三个证候都是桂枝汤证的兼证,所用方剂都是桂枝汤加味。

(二)方证分析

1.桂枝加葛根汤证是在桂枝汤证的基础上,项强这个症状范围扩大了、程度加重了,而太阳病中风证的基本病机不变,所以基本方桂枝汤不变,只是加一味葛根。葛根有升津舒筋的作用,能舒缓项背部肌肉筋脉,又有一定的解表退热的作用,可以加强全方的效能。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是在桂枝汤证的基础上,增加了气喘与咳嗽两个痰气阻肺的症状。两条原文说明导致喘咳二症的两个不同的原因:一是原有咳喘旧疾,再感外邪而有太阳中风证;二是先有太阳中风证,因用攻下法之后,外邪入肺而出现喘咳,但太阳中风证未变。故而桂枝汤原方不变,加杏仁宣肃肺气、化痰止咳,加厚朴降肺气、平喘化痰。杏、朴二味药药性微温,适用于病证尚未化热者。从表里辨证来看,本证已明显影响到肺,已略兼里证。

3.桂枝加附子汤证是在桂枝汤证的基础上,主要增加了汗出不止这个症状,还增加了小便难、四肢轻微拘急、活动不利等阳气、阴津不足的症状。桂枝汤证的证情有一定改变而基本未变。改变的是汗出过多,卫阳(体表的阳气)受损,调节汗液分泌功能减弱。因此,必须在桂枝汤中加炮附子一枚以温振阳气,并将炙甘草的用量由二两加至三两,以增强益气的功能。

本条原文中有恶风一症。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恶风是桂枝汤证中原有的症状,即恶风发热,属于太阳表证,故而治疗仍以桂枝汤解表为基础;另一种认为此恶风是体表阳气虚的表现,已非桂枝汤证中原有的恶风。本证治疗虽用桂枝汤,其目的已不在解表,而在于调和营卫以减少汗出。并且在桂枝汤中加多了炙甘草、加入了炮附子,也稍微减弱了解表之功,增加了温阳益气之效。总之,本证虽列入兼证但已接近变证。

本证的主要病因是汗出过多,丧失体液。现在可以用静脉输液的方法,很快见效。古代没有静脉输液法,大量饮水往往不能很快吸收,反而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由于这种实际情况,故而提出了治疗这种病证不能单纯饮水,应该用温振阳气、温通阳气的药物,以增强人体吸收水分与减少汗出的功能,同时适当给予饮水。古人提出了“阳密则漏汗自止”“阳回则小便自利、四肢自柔”(《古今名医方论》)等理论。这些理论不是否定补充水分,而是更有效地吸收水分。可见对古人的阴阳理论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加以理解。千万不要因其失水而就用大量养阴药,因为滋腻的养阴药更加影响阳气的流通,减弱胃肠的吸收功能。失水与阴津不足这两个概念,不是等同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医案医话选]

(一)桂枝加葛根汤治偏颈

吴某,女,5岁。代诉:玩耍时不慎落水,裤子打湿,头身未见损伤,亦未诉任何不适。傍晚发现患儿颈项向左偏斜,不能转动,诉颈项疼痛。经手法及药物外敷治疗八日,白天嬉戏如常,暮夜即感不适。骨科排除骨折,局部皮色不变、不发热,但肌肉强硬,有压痛。头汗多,口渴,二便无异常,苔白,脉浮。治当解肌祛风,舒利经脉。

桂枝 10g,白芍 15g,葛根 24g,甘草 3g,生姜 10g,大枣 12 枚,天花粉 18g。1剂汗止,3剂颈不偏。上方加秦艽15g、丝瓜络12g,再服2剂而活动自如。(《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二)急性中毒性痢疾用桂枝加葛根汤先表后里

陈某,男,4岁半。9日前突然发热,恶心呕吐,4小时内抽风2次,昏迷而由急诊入院。大便呈脓血样,有里急后重,当时诊为急性中毒性痢疾,用冬眠药等措施……尚能食半流质,腹胀不硬,不呕吐,无汗,四肢清冷,神志不清,呈半昏迷状态,膈部扇动,呼吸促,面色灰暗,小便黄,脉右沉濡、左弦大急,唇淡,舌质不红,苔薄白腻,由暑湿内伏,新凉外加,里结表郁,以致升降阻滞,营卫不通,病已8日,而午前寒战,午后高热无汗,若单治里,伏邪不得外越,必然内结,邪愈结而正愈虚,正虚邪实,已至严重阶段,幸胃气尚存,急宜升阳明、和营卫,开肌表汗孔之闭,达邪外出,以解里急,拟用桂枝加葛根汤。

处方:粉葛根二钱,桂枝一钱,白芍一钱,炙甘草一钱,生姜二片,大枣二枚。慢火煎180ml,每4小时服30ml,服1剂。另用炒粳米加荷叶煮稀粥,药后服。仿桂枝汤法以助汗。

二诊:服药后,是夜汗出,从头部至上肢、手心达大腿,但小腿以下仍无汗,体温渐降,四肢转温和,今晨已无寒战,午后又发热39.6℃,大便昨天共22次,为脓血,有里急后重,呼吸仍促,头部有微汗,胃纳尚可,小便黄而少,脉转沉数,舌淡苔薄白腻,此表气略通,因正虚不能达邪,以致汗出不彻,邪不透达。治宜扶正祛邪,表里合治(表里合治方药以及第三步用生津益胃、通阳利湿等的方药,参见第二章太阳病中篇第七节表里先后辨)。(《蒲辅周医案·内科治验》)

(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腺病毒肺炎

初某,男,3个月。发热4日,咳嗽,气促,抽风二次……(3日后)请蒲老会诊,当时高烧40℃,仍无汗,面色青黄,咳而喘满……脉浮滑,指纹青,直透气关以上,舌质淡,苔灰白,胸腹满。此属感受风寒,始宜辛温疏解,反用辛凉苦寒,以致表郁邪陷,肺卫不宣。治拟调和营卫,透邪出表,苦温合辛温法。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

处方:桂枝五分,白芍六分,炙甘草五分,生姜二片,大枣二枚,厚朴五分,杏仁十粒,僵蚕一钱,前胡五分。1剂。

药后有微汗出,体温渐退,精神好转,喉间有水鸡声,腹仍满,膈动微减,吃奶已好转(改用射干麻黄汤治疗,具体内容从略)。(《蒲辅周医案·儿科治验》)

(四)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用于麻疹后肺炎后期

黄某,女,9个月。麻疹后肺炎。初诊属大青龙汤证,因麻后正伤,用葱白代桂枝。

二诊:前方去麻黄、石膏,加射干、豆豉,成为加味葱豉汤。

三诊:出现痰热壅肺,改用《千金》苇茎汤加百合、大枣。

四诊:(距初诊4日)时症见发热见退,体温38.8℃,无汗,面浮肿,仍青黄色,稍喘,痰黏稠,膈扇,大便日4次,深绿色量少。脉浮数无力,舌红少津厚腻苔。治宜宣肺理痰。

处方:桂枝五分,白芍八分,炙甘草五分,杏仁一钱,厚朴八分,生姜二片,大枣三枚,法半夏一钱,化橘红五分。2剂。体温逐渐退而渐愈。(《蒲辅周医疗经验·儿科案例》)

(五)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肺部感染恢复期低热

昌某,老年男性,高热3日,咳嗽,咯痰不爽,经治后,高热已退,但低热1周不退(37.6~38.0℃),轻微怕冷,出些汗,热就退一些,仍有咳嗽,咯痰少,精神软,胃口不太好。继续用抗生素,低热还是不退。脉缓,舌色正常,苔薄白腻。

处方:桂枝 12g,白芍 12g,炙甘草 9g,制川朴 6g,杏仁 9g,生姜 12g,红枣12枚。3剂。

药后,发热退,诸症消除而出院。(《疑难病证思辨录(增订评释本)》)

(六)俞根初论伤寒表证兼咳喘

自汗而咳者,先调营卫以治咳,桂枝橘皮汤加杏仁、前胡。无汗而喘者,先疏肺气以定喘,新加三拗汤加减。此后痰稀咳甚者,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橘红。痰多咳甚者,越婢加半夏汤宣肺定喘。(《通俗伤寒论》)

(七)桂枝加附子汤治太阳中风漏汗

唐氏,三十八岁。太阳中风漏汗,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六钱,焦白芍四钱,生姜三片,炙甘草三钱,熟附子三钱,大枣(去核)三枚。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七日,中风漏汗,兼之肾水上凌心,心悸腹痛。昨用桂枝加附子汤,诸症悉退(继续用桂枝汤加减调理,内容从略)。(《吴鞠通医案》)

(八)用麻黄汤后,卫阳受伤,继用桂枝加附子汤

某,四十余岁。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而紧,无汗,的系伤寒,法当发汗,何得妄谓冬温而恣用凉药。

麻黄(去节)六钱,杏仁四钱,甘草四钱,桂枝五钱。煮三杯,先服一杯,复被令微汗周身佳。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尽剂而汗始至足。

复诊伤寒与麻黄汤,头项强痛已解,脉不浮紧,胃亦开,但受伤太重,阳虚体痛畏寒,与温太阳经脉。

桂枝六钱,焦白芍四钱,甘草三钱,熟附子三钱,生姜五片,大枣(去核)二枚,杏仁泥三钱,广皮四钱。煮三杯,分三次服(注:第2日脉症仍旧,照前方加附子,再服1帖。第3日,痹证身痛大减。之后用药从略)。(《吴鞠通医案》)

(九)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治老年阳虚感冒

李某,男。老年人各部功能皆形衰减,稍有感冒,遂困惫异常,冷汗如沈。予桂枝汤加附,咳加紫菀,苔腻加草果。

桂枝 5g,炮附子5g,杭芍12g,粉草3g,生姜3片,大枣7枚,白芥子5g,炙紫菀9g,煨草果6g,桑寄生12g,白芷9g。(《章次公医案·内科感冒》)

(十)汉方医论桂枝加附子汤的适应证

桂枝加附子汤的适应证:①过汗之后的小便不利、四肢不灵活、微热恶风;②各种关节炎、神经痛、腓肠肌抽筋、肌肉痛及产后漏汗;③以运动麻痹为主的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神经疾患,如半身不遂、小儿麻痹等;④急性胃肠炎剧烈吐泻所致的手足冷、小便不利、肌肉痉挛;⑤手足冷,不能在水中洗冰冻物件,即使夏天也不能不穿袜子;⑥肩周炎。(《汉方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