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 创业求生存阶段的坎坷和危机
在创业初期的前10年左右,为了抓住市场机会,抢占市场份额,华为不得不采用掠夺性的人才策略来支撑它的野蛮式扩张,用任正非的话说就是:“先封你一个团长,没有兵可以招嘛!”这一做法使得华为员工的数量急剧增加。到了1995年,华为的员工已经从创业时的六个人增长至850人。那时的任正非还没有意识到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一心只想着如何做大企业。
一天,IBM的总裁郭士纳开着一辆富康车在深圳的北环大道上慢慢腾腾地行驶。任正非开着一辆奔驰车从后面疾驶而来。在看到郭士纳的一刹那,任正非大声向郭士纳问:“你开过奔驰吗?”郭士纳以为任正非想和他赛车,便踩了一脚油门超过去了。
没多久,任正非开着奔驰就赶上来了,又问了郭士纳同一个问题:“你开过奔驰吗?”郭士纳又一脚油门超过去了。但很快又被任正非赶上了,任正非又问:“你到底有没有开过奔驰?”这次,郭士纳决定不搭理任正非了。
不久后,郭士纳突然看到任正非的车撞在了路边的防护栏上,于是停好车过去帮他。任正非说:“你为什么不回答我?你知不知道我想问你什么?我想问的是你知道奔驰车的刹车在哪里吗?”
这是在华为内部流传着的一个笑话,旨在说明当时为了快速扩张,华为忽略了对组织的管理:学会了踩油门,却没有学会踩刹车。
同时,因为缺乏对于急剧膨胀的员工队伍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在企业的快速扩张中,企业越来越依赖个人英雄主义,导致个人英雄主义与企业发展的矛盾凸显,进而对企业的组织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有一次,任正非偶然间听到两个业务员的谈话,他们提到一个项目,业务员已经跟了好久,却一直没有取得进展,因为对方的项目负责人经常出差,导致业务员始终没有机会和项目负责人见面,每次都无功而返。
了解了详情之后,任正非没有像其他企业的领导那样,简单地给予员工几句鼓励了事,而是对他们说:“不要泄气,能把对方资料给我看看吗?有机会我上门去试试。”任正非知道,跑客户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只要多跑几次,多少会有收获。
两个业务员以为任正非是在开玩笑,不过既然老板发了话,还是认真地将资料整理了一遍,交给了老板。没想到,三天之后,任正非突然打电话告诉业务员,那个项目已经谈好了,你们下午就可以去签约了。
签约时,华为业务员从对方负责人那里了解到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在拿到资料后,任正非亲自跑去了对方公司。而且为了能在第一时间见到对方负责人,连续三天,任正非每天都会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到对方公司去等候,甚至有一天连晚饭都没有吃,一直等到晚上九点钟,直到对方公司的员工都下班了,他才见到了对方的负责人。对方公司的项目负责人看见任正非后,不由得被华为人的耐心和毅力打动,当即决定与华为签约。对方负责人说:“华为人为了签约,如此孜孜不倦地守候,有这份精神和坚持,做出来的产品肯定没问题。”
可见,早期的华为还是严重依赖个人英雄主义的。但是如果纯粹依赖个人英雄主义来获取项目的成功,没有构建规范的管理体系,就会导致项目有时成功有时失败的情况,进而使公司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于是,华为便开启了企业的管理变革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