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在其位,谋其职(中)
公司那充满仪式感的音乐响起后不到5分钟,董事长赵宏达就迈着他稳健的中年步伐走向他的办公室了,前面已经提到,由于各种特殊的原因,李新现在变成直接向董事长汇报工作,要知道李新只是一个普通的经理职级,尽管李新自己心里面一千八百个不情愿,但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这个现实既包括工作层面的,也包括物理层面的,所谓的物理层面就是李新所坐的办公位置在董事长办公室门口,顺便和董事长助理——静姐成为了“临桌”。这不,李新已经练就了通过脚步声就能判断出是董事长过来的能力,李新本来想假装“埋头苦干”来省略和“自己老板”的嘘寒问暖,但没想到,赵董看见李新后,很惊奇地说了句,“哎?小杜回来啦,辛苦啊”,李新一听这个语调,就知道老板今天应该心情不错,同时也赶快堆起自己全部的笑容,调动自己所有的能量,连连回复赵董并感谢领导的关怀。
赵董走进办公室后,李新就听到了静姐几乎每日一问的,“赵董,今天喝什么茶?”李新自己无意“巴结”老板,只想默默地打份工,但不仅是工作上的汇报需要多次与赵董接触,而且因为自己“天子脚下”的位置使得有时候赵董找不到他自己的助理静姐,就吩咐李新去做各种助理需要做的事情了,有时候李新调侃自己是董事长的第二助理。
大概是被吩咐惯了,李新已经开始有了“专业助理”的觉悟,比如竖起耳朵,时刻留意赵董有没有叫自己,或者主动帮赵董把客人送下楼等。时间久了,似乎连赵董喜欢喝什么茶,都有点摸出规律了。与出差不同,李新在公司办公室里面的时间似乎更从容,可能有一种“这是自己主场的感觉吧,多了一点对局面的掌控感”。
趁今天时间充裕,给大家再详细介绍下李新的工作吧。前面已经简单介绍了李新供职的公司AAA,一家以销售药品起家的公司,经过15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医药研发能力,每年的销售收入在30亿元左右,在整个行业来看,算一个不上不下的普通企业吧。
李新的职位是投资者关系经理,简称IR。这个IR职位,高大上的说法是,构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桥梁,让更多投资者发现公司的价值。其实,通俗的话说,就是一个卖公司股票的,最多就是个对接大客户的(对方通常为专业的投资者,且购入的股票数量较大)。
IR这个职业,是一个复合型的岗位,对内需要和公司各个部门的上上下下各层级员工交流,全方面掌握公司的情况;对外需要和各个投资机构、行业专家、券商等沟通,增加自己公司在金融行业的热度与知名度,展现公司的增长潜力,帮助自己更好的销售股票。
IR这个岗位一般在上市公司内部,都是归到董秘(董事会秘书,公司高管之一)下面进行管理的,但目前公司的代理董秘是赵董,李新就变成董事长的“手下”了。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觉得,李新要么是学金融专业的,要么是学公共关系专业的,然后按部就班地走到了这个IR的岗位。很可惜,普通姑娘李新,在职业发展这条路上,还真有点不普通。李新毕业于G市一所985工科大学,学的也是理工科,不过是和医药行业相关的理工科,在研究生毕业后,李新的同学们不是做起了医药销售,就是做起了医药研发,但“非主流”的李新,一头扎进了金融行业的“滚滚长河”中,然后经过几次机缘巧合的跳槽,来到了目前这家公司的这个IR岗位。
一阵手机振动,将李新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李新看了眼手机,是自己的行程提醒,上午有一个公司内部会议,商讨一下几个项目的立项情况,自己作为对外信息的传递者,需要实时掌握公司的动态,这种可以直接了解项目情况的会议,李新自然没道理缺席。拿上自己的笔记本、笔,还有保温杯,李新走进了会议室二。
一进会议室,李新就看到了刚从外面抽烟回来的公司A区销售总监,便上前打了个招呼,同时简单了解了公司这个季度的销售预期执行情况,这个销售预期数据通常是不用对公司以外说的,毕竟IR只说自己有把握,且公司允许对外传递的信息,李新问这个数据只是想自己心里面有个底,省得到时候季度结束,看到财务报表里面的销售收入不达标时,自己“两眼一黑、心跳加速”,某种程度上,这也算职场人的一种“养生模式”吧。
想到这里,李新打开自己的保温杯,吹了吹上面漂浮着的几粒枸杞,淡淡地喝了两口。各个相关部门的领导到齐后,会议正式开始。首先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然后由分析部门给出项目分析,再由各个部门讨论,最后投票决定这个项目是否立项。
这个会议,就能从一个小的视角,反应出管理一个庞大公司的复杂性。每个部门有自己的诉求,比如,财务部门希望砍预算,因此财务恨不得所有项目都不要立项,奉行“只要不花钱,一切都OK”的简单粗暴原则。而研发部门当然希望更多项目立项,以便显示自己部门的能力,顺便提升公司整体的研发能力,奉行“只要肯砸钱,啥药都能做”的敢想敢拼原则。
作为旁观者的李新,颇有点“坐山观虎斗”的感觉,敏感的她能感觉到会议室中一股涌动的暗流,以及随着会议时间的推进,各个部门领导气场的变化。某种程度上,这和李新喜欢在机场观察行人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公司的内部会议,似乎永远没有准时结束的时候,每一个项目的讨论时间都比预想的要久,好在公司食堂有规定的用餐时间,这个成为了结束会议的一个有效推动力。大家直接从会议室移步到了公司副楼2楼的食堂,在食堂机器上刷完脸后,李新拿着托盘,领到了今天的三菜一汤,在公司食堂吃饭的一大好处是不用做选择,这给李新的大脑争取到了一丝喘息的空间。
由于午饭时间早已结束,食堂现在只剩下一起开会的这些人在用餐,李新也只能“抱团般地”和大家坐在一起。不出意料,同一个会议室的人如果继续坐在一起吃饭,这个吃饭的空间就会被延伸为“第二个会议室”,刚才没有解决的争论,这时候又被提了起来。但与刚才不时在笔记本上做记录的李新不同,这个时候的李新真想屏蔽这个环境,然后吃一顿轻松的饭,但是打工人哪里有那么多顺自己意愿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