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皇爷我一心修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9章 朝会上的争议!

十一月三日,朝会。

大臣们早早到了皇极门。

众人神色各异,对于京城之中的流言,他们也都有所耳闻,这两天也一直在猜测皇帝的心思。

他们都很清楚,皇帝有意清剿倭寇,只是如何筹钱,他们并没有主意。

开海虽然可以预料到有一大笔税银,但是这并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

就在众人思绪纷杂的时候,皇帝的身影出现在了高台之上。

“臣等拜见陛下!”

百官见礼。

“平身!”

众人起身站定。

朱常洛扫了一眼百官,这才沉声说到:“今日朝会只论一事,清剿倭寇!”

声音清澈,在大殿之中回荡。

片刻之后,声音落下,大殿之中鸦雀无声。

户部尚书李汝华瞥了一眼站在首位的叶向高,见其眯着眼,似是不准备出言,他这才踏步走了出来,恭敬的说道:“陛下,清剿倭寇,虽于家国有利,但是耗费颇巨,这银子该从何处取得?”

话音刚落,身后一个闽地的官员便出言说道:“陛下,臣以为清剿倭寇之事,乃朝廷大计,救沿海百姓于水火,使百姓免于灾祸,安于生计,可暂时加征额外赋税,以充军需。”

“不可!”

一陕地的官员走了出来,沉声说到:“陛下,近两年北直隶与晋陕等地本就干旱,收成不好,民生艰难,若再摊派,增加百姓负担,势必会引起地方动荡。再者,辽东战事之后,朝廷已经加征过赋税,百姓已经难以负担。”

“此言差矣!”

又有官员开口反驳。

“......”

一时间内地官员和沿海各地的官员便开始了争辩。

开海和清剿倭寇都是关系到沿海各地的大事,出身沿海地区的官员自然不会放弃。

而对于内地官员而言,这两件事情对于他们都没有好处,反而各种摊派,对于他们而言多了一层负担。

内阁大学士们跟六部堂官见到这一幕,并没有理会,只是在一旁静静看着。

过了半个时辰,见着众人依旧争论不休,刘一璟有些沉不住气了,他偷偷瞥了皇帝一眼,见其闭目养神,似乎并没有关注百官的争论,他随即朝着身后的百官说道:“肃静!”

听到声音,百官这才静了下来,纷纷朝着刘一璟望去。

刘一璟没有理会众人,转身朝着皇帝恭敬的说道:“陛下,臣等争议所在,无非是清剿倭寇所需银两究竟如何取得,此事还需陛下决断!”

闻言,朱常洛眼皮轻抬,缓缓睁开了眼。

他扫了一眼百官,这才沉声说到:“朕知道百姓生计艰难,摊派之事确实不可行,但是朝廷清剿倭寇,自然要有银子。既然不加税,便只能想办法开源。朕想起,皇祖父在位之时,曾设港与南洋诸国贸易,仅月港一处,便年入税银三万两。若能在沿海增设几处海港,朝廷每年便能增加几十万税银。”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李汝华便站了出来,沉声说到:“陛下,即使增设海港,税银也没办法立即获得,如何能够支持朝廷出兵?”

听到这话,百官纷纷竖起了耳朵,这也是他们好奇的地方。

朱常洛看了李汝华一眼,神色平静,说道:“此事朕也明白,收税需要时间,因此朕有意从内帑之中支出二百万两,用于此次出兵!”

听到这话,百官顿时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皇帝为了清剿倭寇,竟然下如此大决心!

见着众人的反应,朱常洛心中暗自偷笑,二百万两银子看着很多,其实也就是他上次卖出去的那两颗丹药的价钱。

银子不够,大不了再卖几颗丹药!

朱常洛接着说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闻言,众人自然也没有了反对的理由。

皇帝都自己掏钱了,他们还能拦着?

倭寇本来就是朝廷一大难题,每年都要为此花费几十万两银子,如今皇帝自己掏钱解决这件事情,他们自然乐得如此。

见着众人不再反对,朱常洛接着说道:“开海之事,可为朝廷增加一笔收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

黄克缵连忙应道,对于开海之事,他当然要举双手赞成。

“陛下圣明!”

一时间许多大臣纷纷附和道。

见状,原本反对开海的人也没有再说什么,虽然开海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什么利益,但是也没有什么害处。

“好!”

朱常洛脸上露出一抹笑意,接着说道:“朕此番支持清剿倭寇,从内帑支出两百万两银子,内帑银两不足,需要从他处弥补,朕决意从各处海港收取的税银,先送入内帑之中,弥补内帑的支出。”

“陛下,此事不妥!”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李汝华便站了出来。

“国家税收,一直是户部的职权。税收一直是放入国库,如何能进了陛下的私库?税收直接进内帑,与皇明祖训不合!”

听到这话,朱常洛脸色一黑,没钱的时候知道找我,分钱的时候就想将我踢开?

“朕从内帑之中支出如此多银两,必须要有补充!开设海港通商,税收必须进入内帑!”

李汝华恭敬的跪倒在地上,没有丝毫的让步:“此事有违祖训!”

见着两人僵持,一旁的刘一璟沉声说到:“陛下,不如这样,海港的税银,五成归内帑,五成归户部。”

他又看着李汝华,说道:“李大人,如何?”

李汝华看了皇帝一眼,点了点头。

朱常洛也说道:“就这么办!”

他只是想要一个稳定的现金源,只要能够保证内帑有银子进项就足够了,多一点少一点也没有关系。

再说,海港通商之后,关税定然不少,五成也是很大一笔银子了。

朱常洛看着百官,沉声说到:“出兵清剿倭寇之事,由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拟好方案,呈给朕过目。开海之事,由户部和工部商议,另外,海港的税关暂时由市舶司负责。”

······

朝会过后,回户部衙门的途中,户部左侍郎乔允升有些疑惑的看着李汝华,说到:“大人,刚才陛下让市舶司负责税关,你为何没有阻拦?”

在他的印象之中,李汝华刚正不阿,怎么会同意皇帝任用太监来管理税关?

李汝华看了他一眼,笑道:“你刚到户部任职,自然不清楚其中的玄机。宫中的太监又不懂经济,虽然说市舶司是太监管理,但是底下做事的人,都是从户部过去的人,所以这税关就算归市舶司管理,跟在户部手中也没有差别。其中的账目,户部十分清楚。”

听到这话,乔允升脸上露出一抹恍然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