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宰执天下,截胡可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4章 说亲

贾敏曾见过年幼的王熙凤,如今再见,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她从手腕上摘下一个镶嵌宝石的手镯,“当初就看出你是个美人胚子,如今更是貌美如花,与琏儿真是天作之合……”贾敏说了一连串吉祥话,其中自然少不了早生贵子的祝愿。...

王熙凤听了,脸上泛起一抹红晕,笑逐颜开,“那就借姑妈吉言了。若将来生的儿子能有祥哥儿三分才情,我便是做梦也要笑醒了。”

她这番话既夸了林祥,又让贾敏笑容更盛:“你们以后好好教导孩子,定能光宗耀祖。”

王熙凤又笑道:“哎呀,怪不得老太太日思夜想,我才和姑妈说了几句话,就舍不得姑妈走了。”她言辞伶俐,逗得史氏直笑:“就你会说。”

贾敏也笑了,随后替林如海致歉:“他本想一同前来,无奈公务缠身,实在脱不开身。待他忙完,定亲自来请罪。”

史氏摆摆手,“正事要紧,等他忙完了,自然有时间。”她对于女婿未能上门并不介意。

贾敏点头应和,然后让身边的儿女上前给长辈问安。老太太一把将林黛玉搂入怀中,仔细端详:“这就是黛玉啊,长得真好。”

林黛玉羞涩地笑了。她虽是初次来到外祖家,但事先已从哥哥那里了解了外祖母家的情况,因此对外祖母的怀抱并不感到陌生。“外祖母也好。”她乖巧地回应道。

史氏笑得更开心了:“真是个乖孩子。”接着,她一一为林黛玉介绍家人:“黛玉头回来,还不认识人呢。这是你大舅舅、大舅母,琏二哥哥和他今年刚过门的二嫂,那边是你二舅舅、二舅母,还有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

林黛玉依次拜见,收获了不少见面礼。最后,史氏指向未婚的小辈们:“这是迎春、探春、惜春,你们年纪相仿,以后可有的玩了。”

几位小姐妹相互行礼后,贾宝玉已按捺不住:“老太太,还有我们呢!”怎地只介绍了姐妹们,就把他们几个哥哥给忽略了呢?

史氏笑得开怀:“怎会忘呢?黛玉,这是你二舅母家含玉而生的宝玉,你唤他二哥哥便是。”接着又指了贾环、贾琮、贾兰让她认识。

贾宝玉凑到黛玉身旁,细细打量一番后笑道:“老太太,这位妹妹我似曾相识。”

老太太笑得前仰后合:“胡说,你何时见过?”

林祥适时插话:“宝玉,你瞧瞧黛玉像谁?”

贾宝玉一愣,随着众人的目光望向贾敏,顿时哄堂大笑。王熙凤笑得最为夸张:“可不是嘛,黛玉长得像姑妈,与祥哥儿也有几分神似。”林家兄妹俩皆是挑着父母优点长,林祥更像林如海,而林黛玉则更像贾敏。只需他俩站一块儿,无需多言,旁人便能猜出他们是血亲。

贾宝玉:“……”

他心中委屈,想要表达的并非此意。

然而话已至此,他便换了个话题与黛玉攀谈:“妹妹,你可曾读过书?”

黛玉今年六岁,自是读过书的。她瞥了一眼贾宝玉,又望了望哥哥,答道:“读过几本。”

贾宝玉追问:“妹妹读的是何书?”

黛玉回道:“不过是从四书五经中挑选些感兴趣的读读。”

贾宝玉眉头微蹙,未料她竟对枯燥的四书五经感兴趣,又问:“那妹妹可有玉?”

黛玉望了他一眼,答道:“二哥哥那玉乃稀世之宝,我自然是没有的。”

这话让王氏大为高兴。是的,她的儿子衔玉而生,自然与众不同,旁人怎能有?

因这话,王二太太对林黛玉的印象也好了几分。

然而在贾宝玉听来,这话却不太悦耳。他本想发脾气,这块玉家中的姐妹都没有,如今来了个令他格外注意的仙子般的妹妹,她也没有!

林祥微笑着打圆场:“宝玉,你那玉确是珍宝,非常人所能有。”

他这一开口,贾宝玉的情绪便被打断了。他回过神来,意识到这不是他能随意发脾气的地方,尤其是父亲也在场。

贾宝玉的情绪顿时低落。老太太虽不明所以,却也察觉到了异样。

一群孩子身后跟着嬷嬷奶娘,离开了荣庆堂前往花园。出门前,林祥给了黛玉的奶嬷嬷一个暗示,让她照顾好黛玉。

随后,林祥随贾赦、贾政、贾琏去了外院赴宴,女眷们则留在荣庆堂。

其他人也知趣地找借口离开,给母女俩留下独处的空间。

史氏拉着贾敏,一同歪在榻上:“这下可好了,你们总算回来了,以后咱们就近了。”

以林如海的官位,他们日后长居京城的可能性极大。想到这里,史氏心满意足地叹了口气。

她儿子虽不争气,但女儿、女婿、外孙皆争气,且都在京城,以后多多往来,两家关系定能更加深厚。贾敏笑着回应:“是啊,女儿多年未能侍奉膝下,以后不会了。”...

江南虽好,但她更愿留在生她养她的京城。她望着史氏头上的银发,心中又涌起一阵酸楚。

岁月如梭,时常听到哪家老太太离世的消息,她也担心有朝一日会收到荣国府的噩耗。

闲聊几句后,史氏问贾敏:“祥哥儿的婚事你可有打算了?”

提及此事,贾敏原本歪着的身子猛地坐直:“此事我正头疼呢。”

言称头痛,她唇边的笑意却难以遮掩。

史夫人怎会看不穿,轻轻拍抚着她的手背道:“我就不信,你们心中没有属意的人选。”

还真未曾有。

在重返京城之前,儿子高中状元的喜讯不胫而走,随后便书信如潮,只是他们夫妇二人皆未急于做决定。

为子择妻需谨慎,除却家世相当,女方自身亦需坚韧独立,毕竟她将成为林家未来的主母。若是个娇弱无谋之辈,恐会让儿子在朝堂之余还需分心内宅,更要兼顾儿子的心意。

贾敏与夫君恩爱有加,自然也希望儿子能娶得心仪之妻。若娶进门的媳妇不合儿子心意,嫡长孙又从何而来?

史夫人斜睨她一眼:“祥儿都已十九,我看可以与那秦家女联姻了,你们意下如何?”

提及贾琏,不过比林祥年长月余,却已娶妻入门,而林祥的亲事尚无着落。

贾敏点了点头:“是啊!”

她亦渴望含饴弄孙,同龄的闺蜜早已晋升祖母之列。

只是他们计划回京后再为儿子履行当年婚约,加之筹备回京事宜,便暂且按下,打算归来后细细打量。

然而,史夫人却顿了顿,神情古怪道:“其实我也有悔婚之意。”

“或者,纳为妾室?当然了,我料想祥哥儿大概率是不会应允的,但兴许可以劝劝他。如果是天家旨意,哪怕棒打鸳鸯,也是无奈之举。”

贾敏对此并不讶异,而是挑眉好奇:“母亲心中另有人选?”

确有其人。

“甄太贵妃有一侄女,正值豆蔻年华……”

话未说完,便见贾敏面露难色。

史夫人心领神会,不假思索继续道:“甄家有意于京城为其择婿,特托甄太贵妃留意。你若无意,还需早日为祥儿定下终生大事。万一太贵妃说服太上皇,赐婚旨意一下,后悔莫及。”

“哎,当初,此等娃娃亲的确是草率了。”

贾敏面色阴沉。

甄家之前曾有过示意,已被他们婉拒,未料对方仍不死心:“我会与老爷商议。”

史夫人颔首,转而提及另一人,这才是她真正想推荐的:“南安王府老太妃膝下有一嫡孙女,视为掌上明珠,同样十四岁,正在议亲。此乃旧识,我曾见过那孩子,模样俏丽,口齿伶俐,出身尊贵……”

贾敏心事重重地离开了荣国府。

马车上,林黛玉见母亲愁眉不展,便靠近轻抚她眉间皱痕:“母亲,怎么了?有何烦心事吗?”

贾敏回神,见女儿纯真模样,微笑道:“只是有些感慨罢了。你和兄弟姐妹们相处得如何?”

林黛玉瞧出异样,抿嘴不语,未再追问:“都极好相处,我还去了迎春姐姐房里小坐,与她对弈两局,后又一同在院中追蝶嬉戏,琏二嫂子还赠了我们果子和玫瑰露。”

贾敏闻言浅笑:“你这位琏二嫂子确是个妙人,难怪你外祖母喜爱她。”

林黛玉也笑了:“她热情洋溢,姐妹们也都十分亲热。”说罢,略显迟疑,“宝二哥哥已八岁,仍住在外祖母处,去迎春姐姐那里也无所顾忌……”

男女有别,七岁后当避嫌,他怎还未搬离?

贾敏闻言沉默,眉头复又紧锁。与母亲闲聊时,母亲常提及宝玉,夸赞他乖巧聪慧,读书天赋异禀,疼爱之情溢于言表。不仅母亲看重这个孙子,二嫂失去贾珠后,更是将宝玉视作命根子。

这分明是溺爱过度,宝玉渐长,却未提搬离之事。若长期居于内宅,对他将来恐非益事。

今日之景,宝玉与姐妹们融洽无间,显然已是习以为常。自家闺女亦已六岁,距那七岁之槛不过一步之遥。

“往后见到宝二哥,你得多留个心眼。或许是你外祖母他们事务繁忙,忽略了此事。”

贾敏心中暗定,决定下次归来时要好生劝解一番。

她心中不禁感慨,母亲年事已高,往昔的严谨已不再。

想当年贾珠也是在母亲膝下成长,及至年岁稍长,便独自居于一院。而今,母亲偏爱热闹,小辈中唯有琏二媳妇能逗她欢心,却因忙于家事,难以常伴左右。

两位嫂嫂皆非善言辞之人,尤其是大嫂邢氏,能不言错已属难得,母亲自然渴望儿孙绕膝,而在这众多孙辈中,唯宝玉乃二嫂亲生,貌俊嘴甜,得母亲偏爱也是自然。只是长此以往,对宝玉成长未必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