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袁学海被困在了洞中

袁学海去拜谒的是一位禅师,别号“云谷”,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云谷禅师住在栖霞山白云深处的一个山谷中。

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一路向上,山势越来越陡。站在下面往上看,岩石如刀削斧砍一般,直耸云天。袁学海像一只卑微的蚂蚁在断崖绝壁的缝隙中缓慢爬行,更像是一条毛毛虫,在用自己的身体丈量地球。

爬行了一段时间之后,突然,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袁学海想,难道这是一条死路?仔细一看,岩石中间是空的,似乎可以穿过。袁学海钻进岩石,里面阴森森的,寒气逼人。越往里走,越黑。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他渐渐失去了方向感,不知道该往何处走,也不知道身边是否藏匿着蝙蝠和蟒蛇之类可怕的生物。这时袁学海才发现,自己被困在了洞中,找不到前路,又迷失了后路。在黑咕隆咚中,他误把一根藤蔓当成一条蛇,吓得魂不附体;而当他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出不去了时,又不禁感到后悔和沮丧。黑暗就是这样,总是会扭曲认知,让人在虚拟的恐惧和颓丧中变得神经过敏,行为夸张、反常。

袁学海在黑暗中一点点挪动脚步,突然,远处出现了一道微弱的亮光。他向亮光走去。亮光越来越大,他看清楚了,是岩洞顶上一条裂缝透下的阳光。借着那一丝阳光,袁学海看见了外面的一线天,看见了脚下的路,也看见了青灰色的岩石上赫然刻着三个大字“天开岩”。他心头一震,这会不会是一个吉兆,预示自己的命运也是如此,黑暗将散去,光明将来临,天无绝人之路?

袁学海在洞中的这番经历,生动诠释了心理疾病的特征,以及治愈的过程。

著名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把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比喻为“洞穴人”,意思是说,这些人生活在黑暗的洞穴中,就像袁学海被困在洞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难免不认知扭曲,把藤蔓当成毒蛇,也难免不行为怪异,性情乖僻,情绪抑郁。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抑郁,是感官的黑暗。抑郁中的人眼睛看什么,都如同黑白电影,失去了世界真实的色彩;耳朵听什么,背景音乐都是凄凉的;嘴巴吃什么,都味同嚼蜡,没有感觉,一点也不香……总之,感官黑暗让他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觉得人生毫无意义、毫无价值,被无边无际的空虚吞噬,很是绝望。同时,带着黑暗的感官走进人群,与人交往,很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混乱和紧张,这又反过来加重了他们自身的绝望。

可以说,袁学海就是这样的“洞穴人”,生活在感官黑暗中,极度孤独和悲凉。

精神分析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使潜意识成为意识。潜意识好比一个深不见底的溶洞,漆黑一片,陷在里面的人无知无觉、恍恍惚惚、行为反常,甚至疯狂。而使潜意识成为意识的过程,就像是引入一道亮光,照进黑暗的洞穴,看见潜意识中的想法、欲望、情感,以及幽微的人性。看见意味着醒悟,不再糊里糊涂,不再认知扭曲,不再感官黑暗;意味着意识拓展了,心智成熟了;意味着走出洞穴,获得治愈。

心理疾病的特征,是生命掉进了潜意识的黑洞,而心理治愈的过程,则是穿越潜意识的黑洞,内心被照亮、被看见,走出黑暗的洞穴。

袁学海走出了天开岩的黑洞,但是,他是否也能走出抑郁的黑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