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尉迟家的傻儿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罗艺谋反

第二天,尉迟宝琪起床后,便沿着庄子跑步。

庄子外村庄里很多人,此时已经吃过饭,正准备往长安走去。沿路便看见一个身着富贵的少年,唇红齿白的,在沿着皇庄跑着,后面还跟着两位护卫。

“少年郎,千万别进皇庄,里面的杜管事,很可恶。”

“这是谁家的少年郎?快回去吧。”

“一会儿杜管事出来,你就走不了了。”……

尉迟宝琪听到这些声音后,便止住脚步,微微将气喘匀后,朝着左右的人们,抱拳行了一礼,才说道:“我是尉迟宝琪,开国泾阳县男。这庄子,现在是我的,以后父老乡亲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

说完,尉迟宝琪便在他们惊讶的目光里,朝着远方跑去。

“当家的,他说这庄子成他的了?”

“大兄,这泾阳县男,是爵位吗?”

“看着这少年的样子,应该不会是杜管事那样的恶人。”……

尉迟宝琪跑完步,洗漱完吃过早饭后,便一头扎进了庄子上的书房内。他在书房将原有的藏书,看了看,发现只有几本《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便吩咐田鸣,以后给自己多找些农书、史书来,当然有儒家经典,也别放过,反正多多益善。

田鸣领命后,不禁疑惑,就算自家家主出身尉迟府,但现在也差不多算分家了。家主刚来两天,就花出去了海量的钱财,这不会是个“败家子”吧?

而此时,内侍张达的奏疏,已经安静地躺在长孙皇后的御案上。

“妖孽呀。尉迟宝琪,我们都被你表现出来的老实和木讷骗了。果然如二郎所说,你是个极其聪慧的人。一年200万贯,你到是找的好时机,朝我伸手。”想到这,长孙皇后便不由的微微发怒,问题是你尉迟宝琪提出来的,那你就应该解决,现在解决办法开始施行了,为什么跟宫里伸手要酒楼?难道尉迟家没有吗?河间郡王府没有吗?

想到河间郡王,长孙皇后便不由的发出遗憾的感叹声,襄城已经定了萧瑀的嫡长子,但剩下的公主年龄还是太小了,要不然绝对轮不到河间郡王家。

等到李二陛下进入甘露殿,就看见一幅唉声怨叹的美妇图。“观音婢,发生何事?这可不是我坚毅果敢的长孙皇后,会流露出的神态呀。”李二陛下朝着长孙皇后打趣道。

“还不是因为尉迟宝琪。给,张达的奏疏。”

李二陛下拿起张达的奏疏看了起来,刚看没两行,就说道:“皇庄是要好好管管了,一个区区管事,一年居然贪墨了2000多贯。”

然后李二陛下朝后看去,他越看越慢,“一年利润200万贯?尉迟宝琪他抢钱呀?”

“渭水秋天白,骊山晚照红。不错,写的我都想幸骊山了。”看完张达的奏疏,李二陛下不禁问道,“上面写的都是好事呀,抓出了蛀虫,一年200万贯利润,怎么观音婢,你却唉声叹气呢?”

“尉迟宝琪跟我伸手,要两座东、西市的酒楼。”长孙皇后咬牙说道。

“给他就是,什么酒楼能年入200万贯?”

“臣妾就是不甘心,您说,尉迟家没有酒楼吗?河间郡王府没有酒楼吗?”

看着小女儿态的长孙皇后,李二陛下大笑道:“哈哈。观音婢,你是让尉迟宝琪的那番奏对,吓住了。我们不是问过太医令了吗?短时间内,不会有事的。何况我们正当年,承乾他们也搬到了南边的宫殿,远离御花园内的湖水了,他们的宫殿内,火炉更是加了一倍。”

长孙皇后听李二陛下说完,慢慢恢复过来,“臣妾确实是被吓住了。”然后她抚了抚额头上的头发,然后说道:“好,就赐他两座酒楼。我倒要看看,他是如何经营的。”

下午,尉迟宝琪便接到赏赐的旨意。

尉迟宝琪谢完旨后,对着身边府内的头头感叹道:“皇后娘娘就是大气。我原想借两座酒楼使使,没想到,皇后娘娘直接赏赐给我两座酒楼,我决定,这两年内,这两座酒楼赚到的钱,全部送往宫内。”

半个时辰后,内侍将尉迟宝琪谢恩后说的话,转述给了正在甘露殿看奏折的李二陛下。“哈哈哈哈”听完内侍的转述,李二陛下便大笑出声,好不容易平静下来,李二陛下无意间又看到在旁边生闷气的长孙皇后,然后又忍不住大笑出声,“哈哈哈哈”。

这时的田鸣,已经进入东市御赐的酒楼,醉然居。他一进酒楼,便发现这座酒楼的位置,不是很好,在东市的西北角,旁边东、南、北三个方向,酒楼环伺。生意也是很不好,他都进来快一刻钟了,一个客人都没有。这座酒楼唯一的好处,便是大,且还是双层结构,一层大厅内,就能摆放50张桌子,二层还有二十多个包厢。

田鸣将自己看到的,默默记在心里,然后又去西市看了御赐的酒楼,发现跟东市的差不多,也是位置不好,但面积很大。便匆匆回了骊山,向尉迟宝琪汇报。

尉迟宝琪等田鸣说完,思索片刻,便让人将张内侍请过来,然后他对着两人吩咐道:“将两座酒楼关停几天。请工匠将两座酒楼,修缮加固,然后让府内厨娘去酒楼后厨帮忙,并请匠人在酒楼后厨,砌好灶台,以后这两座酒楼就以做尉迟家宴为主。”

“初步决定,正月十四两座酒楼重新开业。正月十五上元节,金吾不禁夜,我要在这天,打响天然居的名头。”天然居,就是醉然居,尉迟宝琪改的名字。

“还有,张内侍。麻烦催一催装酒的坛子,一定要按我说的那样,让人一看就觉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还有,让宫里查一查这两座酒楼,这几年我不会往酒楼里派人,酒楼所得利润全部送往皇宫。”

尉迟宝琪吩咐后,两人连忙答应下来,然后便匆匆去忙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转眼便到了正月十四。

这天一大早,尉迟宝琪便领着十余护卫,骑快马朝长安而来。等尉迟宝琪刚刚进入长安城,便听见远处一道声音传来:“尉迟家小子。”

尉迟宝琪勒马观瞧,就见一位身穿大将军制式常服的大汗,骑马过来。尉迟宝琪马上下马,朝着面容坚毅,国字脸,满脸络腮胡的左骁卫将军刘师立见礼,“小侄,见过刘世叔。”

“你小子不在骊山,怎么今天回来了?”

“酒楼中午开业,小侄过来看看。”

“行,知道你在帮圣人呢。等有时间了,去我府上,我府内藏书可不少。”

“好。等有闲,小侄一定登门叨扰。”

刘师立是个孝子,请尉迟宝琪过府,是想请他为家中老母,专门做顿饭。这里面的内情,尉迟宝琪知道,但尉迟宝琪还是决定不去。为什么呢?刘师立可是李二陛下的心腹,玄武门功臣。

这就要说道贞观元年正月十七,燕郡王、天节军将罗艺(也就是李艺)谋反了。罗艺谋反就像是一场玩闹,罗艺原先是隋末群雄之一,唐朝建立后,便归顺了李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朝廷赐以李姓,封为燕郡王。武德八年,领天节将军,镇守泾州。罗艺在李二陛下和李建成的明争暗斗中,选择了中立,两不相帮。

史书中记载罗艺谋反的原因,直接记载了两条:一是,罗艺在武德年间曾经殴打李二陛下的部下,与李二陛下有嫌隙。《旧唐书》内有载“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但李渊已经为李二陛下出气了,《旧唐书》记载“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意思就是,李渊得知此事后,大怒,严厉的惩处了罗艺,都把他下狱了,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将他释放。二是,罗艺之妻孟氏,怂恿罗艺谋反。这种掉脑袋的事情,是怂恿就能做的吗?

其实罗艺和李二陛下的部下,也是有私交的。刘师立(不错,就是尉迟宝琪刚见的那人。)就与罗艺的私交不错,但他后来就是因为此事,而受了牵连,《旧唐书》记载“及艺平,宪司穷究党与,师立坐与交通,遂除名。”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尉迟宝琪好不容易有重活一世的机会,他才不会让自己置身危险之中。何况尉迟宝琪也是什么“救世主”。

再说罗艺,我觉的他会谋反,是因为自身利益受损。首先罗艺归唐后,因他是隋末群雄之一,李唐对他不信任,武德六年,平定刘黑闼后,朝廷立即同意了罗艺入朝的请求,他离开了自己经营多年的河北之地,担任左翊卫大将军。直到“玄武门事变”前期,他担任右武卫大将军,同时,以本官,领关中十二军之一的天节军将,镇守泾州。之后,李二陛下成功了。他在武德九年七月,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对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如:任命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程知节(程咬金)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侯大将军等等。这里我们就看到,罗艺身上实职之一的右武卫大将军,被拿掉了。李二陛下在武德九年八月,给罗艺加了一个“开府仪同三司”的从一品荣誉头衔,这个官衔是个散官衔,并无具体职事。最后,就是李二陛下开始对李渊设置的关中十二军动手了。

关中十二军,是李渊与武德二年下令,分关中地区为十二道,每道设一军府,置十二军。武德三年,十二军各立军号:原万年道(治今陕西临潼)为参旗军;长安道(治今陕西西安)为鼓旗军;富平道(治今陕西富平)为玄戈军;醴泉道(治今陕西醴泉)为井钺军;同州道(治今陕西大荔)为羽林军;宁州道(治今甘肃宁县)为折威军;华州道(治今陕西华县)为骑官军;岐州道(治今陕西凤翔)为严道军;豳州道(治今陕西彬县)为招摇军;西麟州道(治今陕西麟游)为苑游军;泾州道(治今甘肃泾川)为天纪军;宜州道(治今陕西宜川)为天节军。

但贞观元年后,关中十二军军号,几乎再也没有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可见李二陛下改革的多么彻底。

罗艺正是看到李二陛下的举措,自己身上的实职右武卫大将军已经被免,而仅剩的实职天节军将,即将被免。这无疑损害了罗艺的切身利益,这才应该是他起兵谋反的主要原因。

那为什么说他谋反就是一场玩闹呢?罗艺贞观元年正月十七,占据距离长安约490里的泾州造反。但造反过程中,罗艺欺骗其部下,是奉密诏进京。就这样,罗艺率领大军自泾州南下,进入了距长安300里的豳州,豳州治中赵慈皓,并不知道罗艺谋反,他出城谒见罗艺,罗艺趁机占领了豳州。

罗艺起兵造反的消息传进长安,李二陛下迅速派兵,他派遣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豳州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率军讨伐罗艺。

但朝廷的兵马还未到,豳州统军杨岌在赵慈皓被罗艺抓捕,两人密谋攻击罗艺的计划泄露后,仍然进攻城内的天节军。请注意,杨岌只是统军,他麾下兵马最多千余人,而且是在城外,攻击可能有两万人之众的天节军,这不是以卵击石吗?可结果是,罗艺所部大崩溃。罗艺最后被自己部将所杀,传首长安。他的妻子孟氏、李氏,还有当时为利州都督的弟弟罗寿,皆被斩杀。朝廷还剥夺了罗艺的赐姓,恢复其本姓罗。

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李二陛下的手段是多么厉害,在登基之初,就敢大刀阔斧的改革军队,而且贞观初期的政局,也是十分稳固的,要不然李二陛下绝对不会动军队。从改革结果看来:关中十二军整体裁撤,却只有罗艺谋反,且很快便被镇压,其他将领均相安无事。这进一步表明,李二陛下对帝国的掌控力,有多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