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佛跳墙”
罗艺起兵造反,二万人被一千多人,冲崩溃了,这不是儿戏吗?不,是玩闹,不是儿戏。因为和武德九年庐江王李瑗相比,他还是强了不少的。
李瑗的造反,是真的像儿戏一样。庐江王李瑗是李渊堂兄之子,正儿八经的李唐宗室之子。李建成谋害李二陛下的时候,曾暗中与李瑗交结。当李二陛下成功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后,派通事舍人崔敦礼乘驿马至幽州,召李瑗回长安。李瑗此时为幽州大都督,坐镇幽州城。
李瑗性格懦弱,非将帅之才。李渊便令王君廓辅佐他。而王君廓呢?他早先原为强盗,悍勇而险诈,是唐朝开国最腹黑的将军。吕布经《三国演义》的塑造,已经够反复无常了,但他碰上王君廓,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随着天使崔敦礼的到来,王君廓准备兵行险着,他要以李瑗为牺牲品而邀功。结果呢?还真让王君廓办成了。他先是怂恿李瑗劫持崔敦礼,以问京师情况,崔廓礼不说,便被囚于狱中。随后李瑗调集兵马,召燕州刺史王诜赴幽州城,共议举兵大事。然后王君廓斩杀王诜,并率领麾下千余人,释放崔敦礼后,与李瑗的百余护卫对峙。他朝着李瑗左右的护卫喊道:“李瑗为逆,你等为什么要随他自取灭亡呢?”然后等护卫,皆弃兵甲而溃散后,绞杀李瑗。李瑗在死前,大骂王君廓,“小人卖我,祸将自及矣!”。
庐江王李瑗造反的消息,都没有传到长安,便被平定。真是,视造反为儿戏呀。事后,王君廓以平叛英雄,被任命为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左光禄大夫。贞观元年,王君廓入朝,因在职骄纵越法,心中不安,便在渭南杀死驿吏,准备叛逃突厥,途中被野人(乡民)所杀,封邑也被削除。
尉迟宝琪进入东市内的酒楼后,在酒楼掌柜钱顺的指引下,从上到下转了一遍。然后他朝着钱顺问道:“消息都散出去了吗?”
“禀爵爷,散出去了。长安城很多人知道酒楼,今天开业。”
尉迟宝琪点了点头,思考片刻后,对着钱顺吩咐道:“这样,二楼最大的包厢,从今以后,不对外开放。你让人日中时分,去国子监门口,喊‘饮宴不用钱,有才放马来。天然居请有才之士,免费品尝尉迟家宴。’快去。”
“这……爵爷,真免费吗?”一听这话,钱顺的脸色马上变成苦瓜色。这钱顺是皇家的人,他做一切事,首先以皇家利益为先。一听要免费,这怎么得了?但他过来的时候,长孙皇后又吩咐过,一切听尉迟宝琪的。
“费什么话。真免费。你再去找几块鲜艳的红布,裁剪好,我要来个以文会友,和国子监学子,对楹联。”
一听这话,钱顺放心了。
这时候的尉迟宝琪,还不知道自己在长安城内,文名有多大。他和王仁佑正月初四在国子监讨论《三国志》的话语,已经被很多书店,编写成书,正在售卖。但因为尉迟宝琪先是那天喝醉了,然后第二天便是君前奏对,第三天他已经搬到骊山去了。朝堂的大臣们,很多人都知道尉迟宝琪在忙着弄酒,而那酒水的利润九成归宫里,会成为新宫的建造款。这些大臣们,嘱咐自家孩子,这段时间不要去找尉迟宝琪。所以尉迟宝琪这些天,根本没和那些勋二代见过面,也就每人告诉他,他现在的名声到底有大。
钱顺见尉迟宝琪吩咐完了,便急匆匆开始忙了。
这时张达也走进了酒楼,“泾阳男,你要的东西,我从尚食局拿过来了。”
“好,好。麻烦张内侍了。酒都拉过来了吗?”
“拉过来了。但一坛十贯,是不是太贵了?”
尉迟宝琪也是黑了心了,十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万块。虽然历史上一贯钱的购买力,也是受通货膨胀等影响,但他现在处的时期,可是贞观元年,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且尉迟宝琪让张达弄的酒坛,是只能装三斤酒的小坛子,不是那什么动辄装几十斤酒的大坛子。
“你知道什么?今天你就是个看钱的。要是少了钱,自己找皇后领罪。”
尉迟宝琪说完,便领着拿着食材的内侍,进入了酒楼后厨。
日中刚过,国子监门口便有声音传来,“饮宴不用钱,有才放马来。泾阳县男在天然居以文会友。请有才之士,免费品尝尉迟家宴。”
众学子一听这话,议论纷纷,“泾阳县男,以文会友?”
“免费品尝尉迟家宴?等今天课业结束,我一定去凑凑热闹。”
……
这些官宦子弟,哪里知道尉迟宝琪的险恶用心。我们今天都知道: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而这些生长在温室的小白兔,今天就会知道,什么叫骚操作?他们到底有多无知?
下午酉时一过,衙门放衙了,学子们也结束了一天的课业。他们一群人,乌泱泱汇集着,朝着东市而去。
国子监处于务本坊,往东便是平康坊,再往东过了平康坊,就到了东市。学子的这一举动,吓坏了万年县衙,万年县县尉马上组织人手,探查原因。万年县衙处于宣阳坊,就在平康坊的正南方,且紧挨着平康坊。当县衙的捕快,回来汇报,说学子们要和泾阳县男以文会友后,县尉松了一口气,但马上命令,捕快、不良人全体出动,去现场维持秩序。
此时百骑李君羡也得到了消息,他急匆匆朝着东宫而去。今天下午,李二陛下去东宫,检查太子李承乾课业去了。
等学子们齐聚天然居门外,吓坏了钱顺。钱顺朝着人群望去,发现汇集在酒楼门口的学子,绝对超过了千人。而一些正在东市逛街的显贵们,看着这边有热闹,也汇集过来了。
“爵爷,外面来了很多人,绝对在千人以上,咱们怎么办呀?”
尉迟宝琪无语的看着钱顺,然后很铁不成钢的大声说道:“怎么办,开门迎客呀。”
“对了,将我写的楹联上联打开,跟他们说,谁能对的上,我在二楼最大的包厢等着他。”
听完尉迟宝琪的吩咐后,钱顺急匆匆的出去了。
尉迟宝琪看着火上的五个罐子,微微一笑,“来了就好,来了就好。美好的时光,马上就要降临了。”
两刻钟后,尉迟宝琪慢慢走出后厨,朝着前方大厅而去。
到了大厅,便看见50张桌子,学子都坐满了,大堂内还有因为没有地方坐了,而站着的学子。
尉迟宝琪在学子们乱糟糟的声音中,走到大堂中央。
“泾阳县男,你的上联太简单了,我对,人来国子监。”
“就是,泾阳县男。太简单了,你觉得,人到平康坊。怎么样?哈哈哈哈。”
……
看着兴高采烈的学子们,尉迟宝琪高声喊道,“大家静一静。大家静一静。”等到酒楼安静下来后,尉迟宝琪接着高声说道:“这是我到天然居,饮过玉液酒后,想到的上联。它应该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谁能对上下联,我在二层最大的包厢,等着他。”
说完,尉迟宝琪便朝二楼而去。
其实尉迟宝琪将真正的上联说出来后,一众学子便懵了。很多反应快的学子,这时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回文联”。
等尉迟宝琪走进二楼包厢后,便对着身旁的钱顺问道,“多少人点了菜?多少人点了酒?”
“他们全点了菜和酒。他们以为自己对上了。”钱顺忐忑的望着尉迟宝琪,然后问道:“爵爷,他们对上了吗?”
“给他们一个月,他们都不一定能对上。你说,他们对上了吗?”
一听尉迟宝琪这话,钱顺马上喜笑颜开。
“对了,将我在后厨看着的那几个罐子,送上来。放到这边的小火炉上,然后来一队人。我有用。”
“诺。”
等了一会儿,五个封着口的罐子,便送了上来。等护卫将罐子放到火炉上后,尉迟宝琪让他们将火炉放到窗边,然后打开包厢的所有窗户。
“你们将罐子的口揭开。”
当护卫将罐子口打开后,一股浓郁的香气,便四散开来。
“好香呀。这是什么东西,这么香?”一层的学子不禁问道。
“好香呀。哪里传过来的香味?”东市,和周围几个坊内,走在大道上的人也闻见了这股异香。
这是尉迟宝琪画了5个多小时,做的五罐“佛跳墙”。你要问尉迟宝琪从哪弄的海鲜?这个你就要问水军都督张亮,回长安参加大朝会,为什么会给宫里,带这么多海鲜了?
尉迟宝琪曾经想做的是“福寿全”,也就是“佛跳墙”的前身。“福寿全”是用鸡、鸭、羊肘、猪蹄、排骨、鸽蛋等以慢火煨制成的。虽然它也是一道名菜,但当尉迟宝琪在宫内发现海鲜后,便决定做“佛跳墙”。因为“福寿全”的香味和口感,没有“佛跳墙”那么有层次。之后,尉迟宝琪以,为了打开酒楼的知名度为原因,让张达跟长孙皇后汇报后,才从宫里拿出了海鲜食材。
这“佛跳墙”果然是天下名吃。其味道浓郁荤香,且味中有味。一经打开,浓郁的荤香便刺激着酒楼的学子们,从思考下联的思绪中走出,开始干饭。
而这时,一股南风挂过。尉迟宝琪不由振奋的起身,仰头大笑道:“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酒楼忙碌起来,钱顺反而清闲了。他走进尉迟宝琪包厢内,笑着汇报道:“现在已经卖出去3000多贯酒水和饭菜。爵爷真乃神人也。”
“才3000贯?你跟学子们强调,我是喝了玉液酒才想出的上联吗?他们还没对出来,是不是才思枯竭?我们玉液酒可是能让人才思泉涌的,你和他们说了吗?你和酒楼外的学子们说了吗?”
钱顺听着尉迟宝琪的连珠发问,不由的拿手轻抚额头上的汗珠。听着尉迟宝琪问完,才匆匆出了包厢,朝着酒楼内喊道:“众学子,我们爵爷正是喝了玉液酒,才思泉涌下,才能想到这绝妙上联。您没有对出下联,绝对是没喝好,才思还比较闭塞……”
钱顺的话还没说完,便听见二楼普通包厢内,一道道声音传来,“再给我来一坛。”
“给我上三坛。”
“给我们兄弟,上五坛。”
……
李孝恭下午和李道宗一起去宗正寺,给刚满三岁的雪雁,换新的玉蝶。他刚刚和李道宗走进江夏王府,两人便闻到一股异香飘来。
“老姚。姚文。”
“诺。见过家主,见过河间郡王。”
“这异香从哪飘过来的?还有,什么东西能有此异香?”
这时一道人影,匆匆从南边的东市跑出,见到李孝恭和李道宗站在门口,马上行礼,然后说道:“禀王爷。此异香是天然居内,泾阳县男做出的一道菜。现在天人居门口,人山人海,人影幢幢,属下进不去。”
“一道菜?”
“是,一道菜。”那人接着说道:“泾阳县男,还出了一个上联,说谁能对上下联,便免费在天然居饮宴,现在很多人朝天然居去了。”
“道宗呀,我们也去凑个热闹,反正也不远。”
李孝恭和李道宗的郡王府,处于皇城和兴庆宫中央的崇仁坊和胜业坊内。崇仁坊南边的坊平康坊,胜业坊正南便是东市。而天然居又处在东市的西北角,这不尉迟宝琪刚让护卫打开“佛跳墙”的盖子,两位郡王就闻到了。
两位郡王,走过五十尺宽的街道后,便进入了东市。他们进入坊门后,西行一会儿,便到了天然居门口。看着从二楼飘下的将近一米宽的红布上,写着,“客上天然居”五个大字。李道宗朝刚才的护卫问道:“这就是上联?”
“是。”
李孝恭和李道宗在护卫的帮助下,走进了天然居。
“老奴钱顺,见过两位郡王。”钱顺毕竟是李唐皇族的人,其察言观色的本事,堪称一流。尤其是认人,更是钱顺的看家本事。
这是长孙皇后,见尉迟宝琪操持酒楼,专门为尉迟宝琪挑选的人才。虽然唐朝规定官员不能经商,但“你有规定,我有办法。”。唐朝官员很多人,将买卖挂在自己亲属、侍从的身上。而尉迟宝琪是为了皇家赚钱,很多大臣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孙皇后认为尉迟宝琪操持酒楼,免不了迎来送往,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招呼,便将钱顺派了过来。她没想到,尉迟宝琪就只出一个上联和做一道菜,便躲进包厢内,不露面了。事情全是钱顺在跑,尉迟宝琪像个“大爷”一样,在包厢内正用着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