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石鼓文:金文之子、小篆之祖
西周的王位传到幽王,这是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主儿,成天琢磨的就是如何博爱妃褒姒一笑。
这个“大猪蹄子”想了个臭点子,玩什么不好非玩“狼来了”,结果玩出事了。
以上情节构成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看到开头,大家就猜到结尾了吧!
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自己不作死就不会死。”幽王不但把自己作死了,还连累继位的周平王也不敢在西边的镐京(今西安)待了,立马跑路到中原的洛邑(今洛阳)。西周灭亡了,东周(又名“春秋战国”)开幕了,未来的大Boss将要登场了。当然,按照剧情,现在他还只是个“死跑龙套的”。
秦人最初只是西部边境给周王养马的平民,周王室东迁,给了秦人“C位出道”的机会。
周平王为奖励秦人护送有功,不但封秦人首领为诸侯,还把西周王室故土也送给他们。
秦人长期在鸟不拉屎的边境地区养马看门,没啥文化,在继承西周故土的同时把西周的文化也继承了下来。而此时中原各国经济文化发达,西周的金文在中原各国都有所发展变化。
秦国地处西部边陲,和戎狄是邻居,没事经常打场“友谊赛”。历代国君都尚武,喜欢游猎,顺便操练队伍,搞点军事演习。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325年,这种刻字圆石墩子共有10个。因外形像鼓,后世称为“石鼓”,上面所刻的文字就是我们说的“石鼓文”。
一千年后的唐朝初年,陕西岐州(今陕西宝鸡)的荒郊野地里,一个农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
圆石墩子上的符号看起来像字,却没有人认得。
在古代,但凡有石碑出土现世,人们都认为是上天降旨,碑文就是上天的指示。可能是吉兆:
文化界的各路天王(杜甫、韩愈、韦应物)都来瞻仰,作诗赞叹;书法界的诸位大咖(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也来到荒郊野地里临摹并制作拓本。
经过历代学者不断研究,认定每个石鼓上刻有四言诗一首,记述的是秦国国君旅游打猎的情况。
10个石鼓原文700字以上,宋代欧阳修辑录时至少有465字。其后石鼓命运坎坷,几经迁徙辗转并曾散失,历经风霜,至今仅存272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石鼓文直接继承了西周金文,是金文之子,填补了金文和小篆之间的空白,是小篆之祖。石鼓文使汉字的传承发展连绵有序,没有丝毫空白断档,意义重大。
石鼓文的字体,是由大篆(金文)向小篆衍变的过渡性字体。结体多取长方形,体态堂皇大气、端庄凝重。书写中锋运笔,横平竖直,严谨工整。章法体现了上下左右、偃仰向背的呼应关系,在古文字书法中独具魅力,被李斯、苏轼、康有为和吴昌硕等许多书法大家奉为圭臬。
光光老师提示之“历史易错考点”
石鼓文诞生的时代是东周(即春秋战国)时的诸侯秦国,不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秦帝国。
石鼓文(局部)
石鼓文(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