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热血军旅铸本色 三尺讲台育英才
——记优秀退役军人、广汉市七一学校校长王万春

胡吉

在部队,他是一名战士;退役后,他是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身份变了,工作变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党的坚定信仰,是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军人作风。在24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以一名军人的执着和坚毅,怀揣一颗关爱农村孩子成长的赤诚之心,立德树人,春风化雨……

道义——退伍回乡

今年46岁的王万春,1993年从广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金轮镇马嘶村小学任教。按捺不住从小扎根心底的军人梦,从教一年后,王万春毅然参军入伍。

1994—1997年,王万春服役于北京卫戍区某团,从普通战士逐渐成长为营部司务长兼文书。1995年、1996年,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1996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7年,荣立三等功。

王万春军旅风采(由广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1997年12月,带着一身荣光,王万春退役回到广汉,在金轮中学(今金轮一中)工作,先后担任了体育教师、语文教师、团支部书记、政教处主任、教导处主任、副校长等职,并在这期间通过自考取得大专学历。在金轮中学任教12年,王万春每天想的、做的,都是怎样帮助贫困学子逐梦成长,怎样改善这所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

王万春曾经带过的一名初三学生,后来成了广汉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时隔多年,这位企业家难忘师恩,在向金轮二中(原兴隆中学,王万春后来工作的学校)捐赠体育教学器材的时候,物资里面附带了一封给王万春的感谢信。信中这样写道:“作为一名农村娃,家里穷,没有见过世面,那个时候是不知道何为梦想的,所幸遇见您这样的恩师,给我们分享了首都生活和部队追梦往事。彼时,我的世界就像忽然之间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是您让我得以了解世界原来很大,人生可以很精彩……回首往事,虽然我们几个总是比较调皮,但恩师的一视同仁,还有您的严厉与慈爱同行,对我而言,至今都是莫大的鼓舞……”

“助生成长,促校发展”已经成了王万春教学路上的全部志向。他还主动报名参加援彝工作,先后5次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金阳县等偏远地区支教讲学,这些工作历练鞭策着他更加努力前行。

“痴心一片终不悔,呕心沥血育英才。”王万春在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上,无愧而充实地走过了在金轮中学的12个春秋。他先后被评为广汉市优秀教师、德阳市优秀教师,“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百杰”,并获得德阳市教学成果奖等嘉奖。

担当——抗震救灾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王万春所在的学校校舍受损严重。王万春按照学校安排,第一时间组织教职员工进行自救,组织搭建临时帐篷、打扫卫生、消毒杀菌……他还数次冒着余震危险,进入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学生宿舍,对建筑物和学校设施、设备受损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拍照登记,为及时掌握学校受损程度提供了准确数据。

在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后,王万春又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为了让受灾群众能尽快入住救助站,他顶着烈日,全程参与金轮救助站的修建,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安排干什么就干什么,搬运建筑材料,装卸救灾物资,平整土地,铺砖,搭帐篷……每一天都工作到深夜。

金轮救助站建好后,先后接收了两批受灾群众入住。一名从汉旺镇转移过来的受伤学生刘某,因为受到惊吓,加上亲人失联,整日郁郁寡欢。王万春看在眼里,便主动承担起志愿者、老师和长辈三重责任,除了在生活上对刘同学无微不至地照顾,还耐心地对他进行心理疏导,最终将康复的刘同学顺利交到了其亲属手中。

每当急难险重任务出现的时候,王万春总是挺身而出的那个人,他不怕困难,勇于担当,深受学校教师、政府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光芒——迎接挑战

2009年6月,广汉市宏华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宏华学校”)开始筹建。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王万春再次展示了“敢啃硬骨头”的军人作风。通过全市公开竞聘,他勇挑重担,先后担任宏华学校筹备组组长、宏华学校语文教师、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他与来自江苏启东的四人管理团队一起,助推宏华学校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宏华学校从筹建到发展壮大,历经了数不清的曲折和艰辛。队伍磨合、并校整合、竞聘教师、起步招生、建章立制,教学设备设施安装调试,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系列工作,王万春都亲力亲为,废寝忘食、长年无休是他的工作常态,个中辛苦不足为外人道。对自己的家庭,王万春满含愧疚,好在他所做的一切都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的妻子常对他说:“放心,家里的事有我!”

“要当好校长,就要爱教爱校爱学生!”王万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抓建设抓管理抓教学,他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各项工作中越来越在行。宏华学校的3年时光,把王万春锤炼成了优秀的管理干部。

2012年,王万春在江苏启东南苑中学挂职校长助理期满,从教育发达地区学成归来。当年7月,经教育主管部门考察考核,王万春担任了兴隆中学(今金轮二中)校长一职。他开始了迎接新挑战、绽放新光芒的旅程。

工作中的王万春(摄影:王毅)

上任后,王万春勤恳务实、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带动了学校的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立足学校实际,锐意创新,连创佳绩。在充分与广大教师干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他首先完善了学校规章制度,全面建立“教、考、评、奖、惩”综合评价体系,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切实落到实处,极大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在澳门援助支持的灾后重建工作中,王万春与全校教职工不懈努力,建设了标准操场、实验室、图书室,并给所有教室、功能室都配备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此外,学校还添置了完备的音、体、美、卫设施设备,理、化、生实验仪器和丰富的图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环境面貌日新月异。兴隆中学高标准地通过了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达标验收及复查,实现了由当初的设施落后、默默无闻到如今的设施完善、各项工作名列乡镇中学前茅的巨大转变。

“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担任校长期间,王万春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艰苦的自学考试,拿下了本科学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结出了累累硕果:学校的教学质量由低谷徘徊到稳步提升,再到高位保持。学校连续获得“教学过程管理先进集体”“学生素质教育‘五个一’先进集体”“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德阳市模范职工之家”“德阳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德阳市篮球特色布点示范学校”“教育局综合考核一等奖”等荣誉。王万春个人先后4次获得广汉市委、广汉市政府优秀校长的表彰,2020年获得“德阳市优秀校长”和“四川省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如今,王万春再次接受新的挑战,从金轮二中履新到广汉七一学校任校长,这已是他在教育战线上奋斗的第25个春秋,他的时间和精力几乎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

翻开王万春的工作简历,他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一直钟爱着这三尺讲台和广汉这片热土。他的很多战友、同事,或下海经商,或调往县城,或考进大城市,可他都不为所动。曾有战友高薪邀请他共创财富,也有私立学校以优厚条件聘他前往工作,他都婉言谢绝。“乡村的孩子更需要我,我热爱这份工作,我愿意为广汉的基础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那点微弱力量!”这是王万春的肺腑之言。

工作中的王万春(摄影:王毅)

“热血军旅铸本色,三尺讲台育英才。”曾为军人的王万春,始终践行着“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把“忠于使命、不辱使命、献身使命”融入了一名人民教师的灵魂,继续书写着他的育人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