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政治学学科地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国家现代转型的要素

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对于国家的讨论一直没有中断。人们从不同角度解释国家,英语世界就形成nation、 state、 country、 commonwealth等不同表述。在政治学的解释中,国家是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及作为主权代表的政府的政治共同体;从历史上看,国家是指基于血缘联系、拥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的族群 (种族) 占据比较固定的领土、建立政府或者统治权威机构的组织。今天,这样的国家遍布全球,据统计,被国际普遍承认的有197个。

何为现代国家?至少存在历史解释和要素解释两种思路。所谓历史解释思路,就是依据历史现实,将国家演变过程分为不同阶段或形态,确定某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为“现代时期”的起点,分析说明这个时期的国家状态。比如,在西方国家的历史分析——希腊城邦为代表的城邦制国家 ( cit-y-state)—帝制国家 ( empire,例如马其顿帝国或罗马帝国)—民族国家(nation-state)——中,将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后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基础上形成的民族国家视为现代国家的主要范本,把主权、疆域、民族、平等独立当做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

现代国家要素分析的思路依照国家要素的变化来定义现代国家,强调以下几个标志性特点:(1) “统治者”及官员的专业化;(2) 权力的集中化与管理的科层制,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法律体系,构成宪法—法律—行政命令的规范体系;(3) 政治权力的公共化和制度化 (非人格化、非家族化):这意味着公共权力与执政者名义上分离——执政者不再是国家和公共权力本身,只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执行者 (代表制)。此外,它还意味着公共权力被限制在法定的范围内,公共权力的行使须遵守现行法律,而非统治者的个人意志和偏好 (即所谓法治)。

无论哪种解释思路,“现代国家”实则包含两重标志性含义:一是国际政治意义上实现领土和治权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二是政治发展意义上确立法治与民主问责制的共和国。从政治发展的意义上说,国家治理者 (统治者) 本身是否受到宪法和法律的有效约束,是衡量国家现代与否的关键性指标;在“主权和治权分开”的基础上实行“有限责任制”——责任政府依法而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主要方式。1

多年来,人们努力区分传统国家、现代国家、转型国家的概念,试图对历史过程中的不同国家形态和现实存在的差异化国家形态作出分类和解释,把从传统国家到现代国家变迁的过程称为国家的现代化转型。综合考察这些研究,被视为国家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或重要条件包括:现代国家观念的形成、政治结构的改变、政治主体角色的变换、现代化导向的政策目标的推进。

现代国家区别于皇权国家,在国家形成、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结构和政府权力来源等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全新的理念:把“人民性”看作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把“民主共和”看作现代国家的重要形式,把民有、民治、民享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理念,把国家定义为“自由人联合体”,强调人民同意、人民主权、人民参与、人民监督等核心概念。

现代国家区别于极权国家,在政治结构上发生重要改变:(1) 主权和治权分离,主权属于人民,治权交由具有管理经验和治理能力的政治精英掌管,并通过多种方式,让民众选择和更换“管家”,实现“人民统治”与“精英管理”的有机结合;(2) 贯彻专业分工、保障民权、限制公权原则,对治权进行合理分工、分权,保证治权的“有效性”和“有限性”的统一;(3) 无论采用单一制还是联邦制,明确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合理的管辖权限,通过宪法和制度安排以及足够的强制力,维护和强化国家的统一性。

现代国家区别于强权国家,强调国家的“公共性”和“认受性”,从根本上否定“权势集团”和“利益集团”特权利益的合法性。与此相关的是,政党成为体现国家公共性的重要角色,政党制度成为提供国家“认受性”的重要结构。在现代政治体系中,政党是政府运行的主角,并且为现代政府运行提供了合法性途径。政党作为“连接民众与政府的桥梁”,被认为是实现社会“利益聚合”、完成国家“政治整合”和实施大众“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

现代国家区别于神权国家,以世俗化的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目标,追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环境、外交等各个领域,制定和实施与工业化、信息化、科学化、社会化、国际化等“现代性”并行不悖的政策。

总而言之,国家的现代转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它要使国家的运行从传统的轨道转入现代的轨道,为此,需要修桥补路,铺设轨道,还要通过适当的推动力量,实现国家运行的转轨。今天看来,国家生活良善治理的哲学理念、自由市场基础上的经济起飞、宪法至上的法治制度、务实有效的政党推动,是国家现代转型不可逆转的重要保障。

1 燕继荣:《现代国家及其治理》,载《中国行政管理》 201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