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节 《满洲记述》
一 作者简介
《满洲记述》一书的作者为Д.М.波兹涅耶夫。Д.М.波兹涅耶夫[9](中文名宝至德),是著有《蒙古及蒙古人》(已有中文本)的俄国著名蒙古学家А.М.波兹涅耶夫的弟弟,1865年2月8日出生于奥尔洛夫市的一个神父家庭。奥尔洛夫神学班毕业后,宝至德进入基辅神学院历史专业学习,1899年毕业。宝至德以一篇题为《10~15世纪中亚基督教史》的论文获得了副博士学位。1899年在兄长的影响下,宝至德进入圣彼得堡大学东方语言系汉满蒙语专业学习,189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东方史教研室任教。1896年10月15日,宝至德受聘为圣彼得堡大学编外副教授,后成为圣彼得堡大学教授,主要教授中国历史和东方国家经济地理课程,是俄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1893~1894年,宝至德前往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游学,目的是了解欧洲的东方学教育和收集晋升教授的资料。1895年3月30日,宝至德被财政部征调进入财政部工作。1898年5月至1904年5月,受财政部派遣,宝至德在北京华俄道胜银行任职,对中国港口贸易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1904年夏,他代替哥哥被任命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学院院长。1905年10月31日,宝至德前往日本出差,但在日本得了重病使其难以按时返回祖国,因此1906年辞去了院长一职。宝至德在日本一直居留到1910年才回国。在日本的4年多时间里,他掌握了日语,编写了俄国历史上第一部《日俄词典》,为其成为俄国最有影响的日本学家之一,并成为俄国日本学的创始人之一奠定了基础。从日本回国后,宝至德在彼得格勒积极参加组建应用性的高等学府——东方科学院,并教授日语,同时也在列宁格勒国立大学、列宁格勒东方学院和莫斯科伏龙芝军事科学院教授日本、中国历史与经济等课程。十月革命后,宝至德在列宁格勒国民经济学院继续从事教育活动。从1923年起,宝至德又在莫斯科军事科学院教授东方国家历史与经济课程。在20年代,宝至德曾受工农红军司令部情报局派遣来华收集有关日本的情报。1937年9月30日,由于曾在日本居留多年,宝至德被当作“日本特务”遭逮捕,30天后被枪决。
宝至德不仅多年从事教育和政治活动,也进行学术研究,其早年主要从事中国问题研究,后由于政治因素以及自身与日本的渊源关系,又改行研究日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满洲记述》《维吾尔人历史概述》《日俄词典》《北方日本历史及其与亚洲和俄国关系资料》《日本:国家、人口、历史与政治》《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烟台港的贸易》《城市贸易:大连、大连湾、篦子窝和大东沟》《蒙古的经济状况与工商业》等著作[10],是公认的俄国汉学家和日本学家之一。而在宝至德的研究成果中也对黑龙江给予了极大关注,这主要体现在《满洲记述》这本巨著当中。
二 主要内容
1894年,日本挑起的甲午战争彻底改变了东北亚区域原有的政治平衡。俄国为了自身利益,导演了“三国干涉还辽”,赢得了当时清政府的“信任”。1896年中俄签订了《中俄密约》,构建了针对日本的所谓“中俄同盟”。这样,俄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的特权。[11]为适应《中俄密约》签订后俄国社会对中国东北的高度关注和深入了解,以及俄国政府即将对中国东北进行经营,俄国财政部责成当时在财政部供职的宝至德负责组织专家编撰一部涵盖历史、地理和工商等内容的中国东北概览。编撰这部概览要达到两个目的:①尽可能详尽地记述中国东北当前的情况;②能够作为研究者最快和最准确地了解前人研究程度的工具。[12]于是,在宝至德的组织编写下,《满洲记述》于1897年在圣彼得堡出版。
《满洲记述》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分一、二两卷,一卷为正文,二卷为附录,其中正文部分达620页。
《满洲记述》第一卷除序言和结论外,共十一章。第一章为满洲历史概述,共38页;第二章为满洲地理概述,共90页;第三章为满洲地理概述(续),共15页;第四章为满洲地质构造,共15页;第五章为满洲的气候、动植物,共52页;第六章为满洲的人口,共42页;第七章为满洲的行政设置,共11页;第八章为满洲的城镇与重要居民点,共36页;第九章为满洲的交通,共106页;第十章为满洲的开采和加工业,共101页;第十一章为满洲的贸易,共59页。
尽管《满洲记述》是从整体上记述中国东北的各个领域情况,但在许多章节中都涉及黑龙江,并占据了相当篇幅。在第一章中记述了从肃慎以来至清朝黑龙江的历史沿革,并记载了中俄两国在黑龙江流域的冲突,以及俄国吞并我国黑龙江流域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历史,同时还记述了1897年前俄国在黑龙江流域的调查与考察情况。在第二、四章中记述了黑龙江省的地域范围、大小兴安岭等山川和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额尔古纳河、绥芬河等河流、湖泊的具体分布情况,以及黑龙江流域的地质构造。在第五章中记述了黑龙江省的气候变化情况和气候对当地人口健康的影响,以及黑龙江省的森林植被、物产和主要动物。在第六章中记述了19世纪末黑龙江省的人口数量、分布区域以及满族、达斡尔、鄂伦春、索伦、蒙古和汉族等族在黑龙江省的具体情况和宗教信仰。在第七章中记述了黑龙江省和当时吉林省所属今黑龙江所辖地域的行政设置以及各区域的行政管理。在第八章中记述了黑龙江省的宁古塔、双城厅、阿什河、拉林城、三姓、巴彦苏苏、富锦、拉哈苏苏、齐齐哈尔、墨尔根、瑷珲、呼兰城、海拉尔和漠河等重要城镇和居民点的分布情况,以及这些城镇和居民点当时的基本情况。在第九章中记述了纵贯黑龙江省南北的主要交通驿站,既包括省内各主要交通驿站的分布情况,也包括黑龙江省通往外部的交通驿站情况。在第十章中记述了黑龙江省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采金业、加工业等各业情况,其中重点记载了在黑龙江省曾出现的“热尔图加共和国”的采金业情况。在第十一章中既记述了黑龙江省的内部贸易,包括区域内部陆路运输和河运运输商品价格、贸易商品种类、主要贸易中心,也重点记述了黑龙江省与俄国的贸易,记载了自1858年至1895年黑龙江省与俄国边境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的主要地点、双方进出口商品种类和结构。
《满洲记述》第2卷由10个附录组成,其中列举了1895年时黑龙江省的军政和民政管理机构的设置数量与机构名称,记载了黑龙江省各主要城市间的里程数,详列了1891~1895年黑龙江省部分边境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进出口商品的数量、种类和总额等。
三 学术评价
《满洲记述》是宝至德组织编写的第一部关于中国东北的大部头著作,也是俄罗斯学者出版的第一部全面、综合研究中国东北的著作[13]。无论史料价值,还是学术价值,该书在学术史上都是要重点提及的。
宝至德在《满洲记述》中汇总了自耶稣会士以来欧洲尤其是俄罗斯的文献,从历史到其所生活的时代对中国东北(包括黑龙江)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交通、人口、城市等进行了全面记述。该书完全达到了编者在前言中所说的目的。因此,与其说该书是一部纯学术性著作,倒不如说其是一部具有实用价值的中国东北百科全书。从史料价值上看,首先该书在附录中详列了宝至德撰写该书之前所有关于中国东北的文献,并在书中利用,这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查找文献的便利;其次书中对作者所处当下中国东北各方面的记载比较详细,尤其是经济领域,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比较可靠的资料。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俄罗斯远东与中国东北经济关系的日益活跃,俄罗斯也开始更加关注毗邻的中国东北。俄罗斯学界也随之对中国东北边疆史地开始了研究,如比丘林汇集大量中国文献出版的《古代中亚各民族历史资料集》(1842)、王西里译自《盛京通志》和《宁古塔纪略》而汇集成书的《满洲记述》(1857)、王西里的《10~13世纪中亚东部的历史和古迹》(1861)等。上述著述在学术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他们或是译自中文文献,或是研究中国东北某一领域,而宝至德的《满洲记述》则是承前启后的,集前人之大成,成为俄罗斯学者出版的第一部全面、综合研究中国东北的著作。
尽管宝至德的《满洲记述》具有上述显著特点,但该书仍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该书只是介绍前人关于中国东北的研究文献,而没有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二是该书著者并没有亲自到中国东北实地考察,因此也就没有利用最新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