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分析报告(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规律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殊性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其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既遵循一般教学过程的普遍要求,同时又具有不同于一般课程教学的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域,有学者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流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归纳为理论体系转化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素质体系的规律[3],还有学者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深化提出“四个统一”的规律,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理论发展和理论运用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与科学精神教育的统一,理论、历史与现实教育的统一,课堂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体验的统一。[4]这些探索揭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殊性,特别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的特殊性。而要更好地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在整个高等学校的大循环中,既要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学校一般课程教学的普遍规律,又要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特殊规律,更要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殊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转化为教学过程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规律三重规律的叠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活动一般规律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课程教学活动,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特点,要通过知识的系统构建,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理论体系,为学生一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学体系有自身内在的结构,必须通过知识来进行训练,这是教学活动主要的特点。高等教育的课程都是以学科作为支撑的,要通过学科研究的系统知识,来回应学生思想理论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遵循一般教学规律,通过学科知识构建,来奠定学生的知识基础。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之所以不成功,就是缺乏知识含量,缺乏理论内在的逻辑,缺乏科学的说明,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一种道德说教或纯粹的意识形态宣传,这就脱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一般教学的基本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知识作为教学活动媒介的要求,又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知识作为人类社会积累的精神成果,它离不开一定物质而独立存在,正如马克思所说:“‘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5]在教学活动中用不同方式来传递知识,其传递效果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有时教师要运用口头语言的讲解,利用声音作用于学生的听觉。有时则利用文字符号表现在课本上,学生通过阅读作用于学生的听觉。有时则利用挂图、模型以及幻灯、录音机、电影机、闭路电视、卫星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知识载体,来传递知识,并通过学生自身的主动活动来促进自身成长。”[6]按照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学活动的“金科玉律”就是:“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听官的跟前。气味应当放到嗅官的跟前,尝得出和触得着的东西应当分别放到味官和触官的跟前。”[7]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同为课堂教学活动,具有课堂教学活动的共同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也要遵循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和系统性要求,通过教学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

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一项教学活动,也是一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遵循思想政治过程的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传授知识作为基础,但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既要遵循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和学生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为中介的特殊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既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过程,或者说是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即对学生有计划地、系统地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虽然以知识为学习载体,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知识是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及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学科为主的内在学科结构,它是一种在教师引导或者领导下的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主要对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或者说是课程内容及其知识结构。而通过这种知识结构的学习和掌握,学生逐渐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在头脑中逐渐构建起一种理论体系。就其本质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8]“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论为指导,在适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9]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本质特征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为主导性与多样性、先进性与落后性、稳定性与多变性等一系列矛盾。

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规律还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的并不是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同的特殊教育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要求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是掌握外在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而是一种内在力量的激发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自己的理论,是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或在老师直接帮助下实现自我精神建构的过程。所以,它就涉及个体的精神体系的构造,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是心和心的碰撞,是灵魂和灵魂的对话;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思想的闪电和它的人民结合的“闪电”过程。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都说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让劳动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是自我精神的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给学生建构了一个外在的价值环境,是在外在价值环境下,学生作为主体进行精神建构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可能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学生不仅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且还要外化于行;不仅要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要成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精神武器,用以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比一般教学活动更为复杂,更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上述分析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三重规律的叠加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比一般的专业课更为复杂,但是又更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比较早地从知识层面、教育层面、信念层面三个层面来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塑造,所以其他课程要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