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自20世纪80年代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领域诞生以来,相关研究内容发生了两次重大变革。在第一次变革中,HCI研究重点从产品转向流程,从个人与产品的互动转向人际互动、群体合作,以及从实验室转向实际工作情境。在第二次变革中,HCI学者将研究重心从技术的使用方面转向情感、体验和文化方面,研究对象从工作场所转向日常消费生活,推动了面向非工作情境的用户体验研究的快速发展与成熟。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意识到面向工作情境的UX研究在HCI领域的缺失,其本质是人文主义设计关怀尚未从日常情境转向工作情境,这也导致现有UX研究偏向于享乐型的短期体验。
由青年学者陆一晨博士所著的《幸福感愿景下的工作体验设计》聚焦面向工作情境的意义型体验设计创新,是体验设计理论与方法领域的前沿成果。2005年,陆一晨在江南大学本科学习期间开始关注体验创新设计;2009~2012年,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与飞利浦埃因霍温研发中心学习和实践智慧家电体验设计;2013~2019年,在芬兰阿尔托大学和国家科学院开展面向重工业情境的体验设计方法研究。她的实践与研究领域从怡情类个人消费品跨越至重工业复杂交互系统,贯穿安全、实用、可用、愉悦乃至可持续幸福感等不同体验层次。这些难能可贵的研究经历为本书奠定了学术基础,展示了国际前沿视角,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合一的设计研究创新价值和应用价值。
在学术价值方面,本书立足于设计学科的独特性,从体验设计溯因逻辑的角度,结合积极心理学和组织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提出工作体验设计目标的构建与转译策略。工作积极体验设计模型整合至幸福感设计愿景与工作意义激发机制,针对“什么是工作情境中的积极体验”(what)给出具体的答案。员工自豪感设计策略从人际和时间两种维度,基于大量的探索型设计案例,提出“如何设计产品与服务激发工作情境中的积极体验”(how)。此外,本书通过设计探索、案例分析与专家访谈,提出深层次意义驱动的体验设计突破传统设计机会空间的逻辑原理(why)。本书贡献的研究实质是设计学的基本问题,即如何将抽象意义转化为具象情境。
在应用价值方面,作者以设计实践主导的研究范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新设计理论的可操作性、指导性和有效性。由国家研究平台、行业协会组织、高校课程协同开展的设计实践研究本身具有国家战略的高度、共享资源的便捷、及时反馈的影响力、快速迭代的高效性以及研究经费的可持续性等优势。这一点对国内设计研究项目的组织和开展具有启发性。
作为作者的大学本科指导教师和现研究团队负责人,对《幸福感愿景下的工作体验设计》的顺利出版颇感欣慰,真是获得满满的职业幸福感。“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希望陆一晨博士能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继续深耕HCI体验设计领域,专注意义驱动的设计方法与系统型设计思维,为世界繁荣贡献中国式设计创新的力量!
南京艺术学院 校长/博导

2023年1月 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