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章 一锤子买卖
“卖完了再去掰呀,咱家七亩玉米地呢,今儿黑介就下地,明早接着去京城卖。”李卫东干劲十足,他年轻,有的是力气。
王秀英掐着手指,“可不咋的!去年亩产四百多斤,统购价两毛,算下来刨去化肥种钱,每亩就落四十来块。今年卖鲜玉米,一亩地就进账二百二!”她突然拍大腿,“哎呦喂!要算上老大家的、柱子家的拢共十亩地......”
“两千二!”李卫东抢过话头。
两人都没算人工费,正常收玉米一样需要人工,而且人工费即便分了,也没分给外人,兜兜转转还是进了自家人兜里。
王秀英越想越来劲,“老二,俺觉得你哥说的有道理,俺今儿个白天没干活,黑介也能下地收玉米。你在家睡一觉,明儿个还得开车。”
李哲没有接话,“爹,柱子,你俩咋想的?”
最近,赵铁柱一直跟着李哲跑,别管是贷款、买塑料薄膜、还是这次卖玉米,李哲的表现都让他服气,“哲哥,俺听你的。”
老李喝了一口酒,砸吧了砸吧嘴,皱眉道,“俺……看不准。”
王秀英撇撇嘴,“也没指望你能拿啥主意,老二,这次俺支持你,咱接着卖鲜玉米,这钱不比种蔬菜大棚好赚。”
李哲依旧没搭话,倒是对父亲的反应感兴趣,“爹,你看不准啥?说出来大家一块帮着琢磨。”
老李又喝了一口酒,缓缓的说,“玉米不是啥稀罕东西,以前没人卖鲜玉米是因为穷,饭都吃不饱,谁敢浪费粮食;再就是鲜玉米的食用季节短,摘早了没长好,摘晚了咬不动,能卖的就那么几天,没人太关注。
今儿个咱们卖玉米能赚钱,也是钻了这个空子。现在市场上的摊主都看到咱卖玉米赚钱了,估计也会进一些玉米卖。
明儿个咱们接着卖玉米,销量肯定比不上今儿个,价格也得降一些。”
王秀英也听明白了,依旧不愿意放弃赚钱的路子,“咱卖不了今儿个这么多,可以少卖点,少赚点总比没有好。老二,你说呢?”
李哲点点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
王秀英追问,“那你到底是啥意思,给娘个准话,还要不要进城卖玉米?”
李哲接着说,“除了你们刚才说的,还涉及到一个成本问题。别管多卖还是少卖,租车费、摊位费是不变的。赚得多了,这些成本不算什么,赚的少,扣除这些成本,剩不下多少利润。要是和其他商贩打价格战,咱可能会赔钱。”
这个年代的人创新能力不足,但学习能力很强,看到一个人卖玉米赚钱,明天至少会出现十个玉米摊子,甚至可能是一百个。
屋子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刚刚发现了赚钱的路子,结果卖一天就被迫放弃,大家都心有不甘,但又不得不承认,李哲的话有道理。
“这些人也太不要脸了,干嘛学咱家呀。”王秀英心里有些憋屈。
“咱能卖玉米,人家也能卖,只能说这个赚钱路子门槛低。等咱冬天种出了蔬菜大棚,他们想学也学不来。”李哲这次卖玉米,一是不希望家里的玉米赔钱,二是为将来卖菜提前探路。
现在又多了一个意外收获,通过卖鲜玉米让家人们看到了商业的暴利,人一旦体验了赚快钱的感觉,就很难老老实实的在地里刨食。
简单的说,就是心大了,这对李哲来说是好事。
李哲吃了一块猪头肉,肥而不腻,熏得很入味,继续说,“赶明儿,我想招一批工人,先把那一亩地收拾出来,后天就破土挖大棚基槽。”
老李问道,“你心里有章程没,准备招多少?咋算钱?”
“招二十个人,头天估计招不齐,先干着。一钟头四毛钱,不管饭。”
老李说道,“以前,俺也跟着建筑队盖过房子,人家都是按天算钱,还是头次听说按钟头算钱。”
李哲说,“那不一样,盖房子是技术活,少一个人就运转不开,但我这活不一样,没啥技术含量,就是挖土,有膀子力气就能干。
随时来、随时干、随时走。另外,看到哪个人磨洋工,立马结钱走人,不用白给一天的工钱。”
王秀英叹道,“一钟头四毛钱是不是多了,一天干八钟头,那就是三块二。要不然晌午管饭,工钱算低些。”
李哲摇头,“人太多,管不了饭,也不是干一两天,至少要忙个十来天,每天光做饭刷碗就得累个半死,不值当。来的都是咱村和邻村的人,回家吃饭都赶得及。”
王秀英心里算了一笔账,一天干八钟头工费就是三块二,二十个人就是六十四,娘嘞,这得买多少白面,“俺还是觉得工费给高了,一钟头给三毛钱咋样,一天干八钟头也有两块四,不少了。”
李哲说道,“别的活还能磨洋工,但挖土是个力气活,我也没打算让他们干八钟头,先不说能不能扛得住,干活效率也会降低,一天干七个钟头就行了。
再说了,乡里乡亲的,钱给少了背后戳脊梁骨,保不齐有人在背后使坏。”
老李又滋溜了一口酒,“是这么个理,俺跟着建筑队干活,遇到大方的主家,也乐意多干活;遇到小气的主家,别说肉腥了,碗里连点油水都没有,俺们不光背后嘀咕,干活也得留几分力;人心里都有杆秤,谁也不傻。”
“哼,俺说不过你们,也不管了。”王秀英心里难受,一天就是几十块钱的花费,啥家庭也搁不住这么造啊。
李哲目光扫了一圈,“如果大家没意见,就这么说定了。大哥和柱子要是没活,就过来帮我盯着,一样给你们工钱。”
给自己弟弟干活还要钱?李卫东张张嘴,想说话,瞅了一眼赵铁柱,没开口。
这工钱,他肯定是不要的,真要接了这钱,他成啥人了?
要是赵铁柱没在场,他肯定要回怼弟弟两句,你小子还给俺发工资,瞧把你能耐的。
但赵铁柱在场,他就不好说这话了,自己不拿,赵铁柱咋拿?
“哲哥,你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工钱俺就不要了。有活,俺就出去拉活。没活就去地里帮忙,管饭就成。”
“那行,我就不跟你客气了,等哥赚钱了,给你个大红包。”两人几十年的交情,李哲了解他的为人,知道这是真心话。
“嘿,那俺可等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