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物理·下册(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电阻定律与电阻率

一、电阻定律与电阻率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实验表明:由同一材料制成的粗细均匀的一段导体,在一定温度下,它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这叫做电阻定律,可表示为

  (10-3)

式中的比例系数ρ跟导体的材料有关,是一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叫做材料的电阻率(ρ),单位是Ω·m(欧姆米)。电阻率大的材料,导电性能差。由式(10-3)可知,当L=1m,S=1m2时,ρ的值等于R的值,即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这种材料制成长为1m,横截面积为1m2的导体的电阻。表10-1列出了20℃常温下一些常用材料的电阻率。

表10-1 几种常见材料的电阻率(20℃)

从上表可以看出,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大,导线一般用电阻率小的铝或铜来制作,电炉、电阻器的电阻丝,一般用电阻率大的合金制作。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利用金属的这一性质可以用铂丝制造电阻温度计。其测温范围可在-263~1000℃间。有些合金如锰铜合金和镍铜合金,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特别小,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二、半导体

根据物体的导电性能一般将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其实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绝缘体并非绝对不导电,只是绝缘体的电阻率很大。不同材料的绝缘体有不同的承受电压的本领,即耐压值。当电压超过耐压值时,绝缘体会被击穿而导电。例如,一般电工钳子的橡胶绝缘手柄耐压值为500V。在室温下,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一般约为10-8~10-6Ω·m,绝缘体的电阻率约为108~1018Ω·m。

有些材料,它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电阻不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反而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这种材料叫做半导体。半导体的电阻率约为10-5~106Ω·m,不遵守欧姆定律。锗、硅、砷化镓等都是半导体材料。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可以由外界条件所控制,如改变半导体的温度、使半导体受到光照,在半导体中加入其他微量杂质等,可以使半导体的导电性能成百万倍地发生变化。人们利用半导体的这种特性,制成了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晶体管等各种电子元件,并且发展成为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把晶体管以及电阻、电容等元件,同时制作在很小的一块半导体晶片上,并且把它们按照电子线路的要求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在面积约1cm2的一块半导体晶片上可以集成上千万个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的制成开辟了微电子技术的时代。集成电路和微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电子计算机得以更新换代,由第一台约30t重的电子管式计算机发展成为今天已经普及的微型计算机——电脑。电脑中的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都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半导体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超导体

1908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曼林昂尼斯(1853~1926)首次实现氮的液化,获得了4.2K(即-268.8℃)的低温,为研究低温条件下的物质的导电打开了方便之门。

1911年,他发现将水银冷却到-268.98℃时,水银的电阻突然消失。此后,人们又发现除水银外,还有许多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它们的电阻在一定的温度时也突然下降到零,这种性质称为物质的超导电性。具有超导电性的物质叫超导体。物质由普通导电性转变为超导电性时的温度叫临界温度Tc。例如,铅的临界温度为Tc=7.22K。

自超导电性发现以来,经过100多年的努力,临界温度只能到23.22K。由于这种超导现象只能在液氮温区出现,而氮是一种稀有气体,因而大大限制了超导的应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一直在探索把超导临界温度提高到液氮温区(77K)以上,这就是高温超导研究。中国的研究工作走在世界的前列。1989年中国科学家已发现了临界温度Tc=132K的超导材料,目前高温超导临界温度迅速提高,已达到164K,并向更高的温度进军。高温超导材料的不断问世,为超导材料从实验室走向应用铺平了道路。

超导材料的作用大概可分为三类。①大电流应用,(强电应用) 如发电、输电和储能。②电子学应用(弱电应用),如超导计算机、滤波器、微波器等。③抗磁性应用,如磁悬浮列车和热核聚变反应堆等。

习 题

1.一卷铜导线,长100m导线的横截面积4mm2,这卷导线的电阻多大?

2.有一段导线,电阻是2Ω,如果把它均匀拉伸为原长的3倍,电阻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