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全胜:给企业家读的孙子兵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决策稳定——“信”的兵法及管理应用

我们可以把“信”理解为言出必行。

在战场上,一位将领会给部下下达命令,无论将领下达的是关于奖罚的命令还是指挥打仗的命令,我们都称为军令。所谓军令如山,将领必须谨慎行事,要在充分权衡利弊之后再做出决策。一旦下达命令,不能轻易更改,否则很容易让士兵对将领失去信任,这就是所谓的“轻诺必然寡信”。

关于“信”,历史上比较知名的案例便是商鞅变法时采用的“立木赏金”。

战国初期,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商鞅自魏国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商鞅变法之初,为了取信于民,他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立木赏金。商鞅派人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贴出告示,宣称只要有人把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就奖赏十金,很多老百姓都不相信,所以没人做这件事,商鞅就将奖金提高到五十金,一位壮汉半信半疑,把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结果真的拿到了奖金。商鞅以此建立政策权威并取信于民,为推行变法奠定了基础,朝廷再次颁布法令,老百姓更愿意接受。后来,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国君下令只要将士在战场上取得敌人的首级便可以加官晋爵,所以秦军非常强悍,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这便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赏罚有信”。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家的“信”主要体现在决策稳定性上。很多民营企业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成长起来的,并没有经过规范、科学的系统培训,因此,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做出一些重要的管理决策时,企业家优柔寡断,一旦发现事情发展不符合预期设想,就想马上调整策略,长此以往,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企业家朝令夕改,员工感到无所适从,害怕犯错误,就会消极怠工。企业家看到这种情况,就会再次调整方案,企业经营因此陷入恶性循环。管理者频繁变动管理策略,会严重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一旦员工在做事的坚定性和坚持力上打了折扣,成功的概率就小了许多,企业就会面临巨大损失。

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企业家要做到决策稳定,这是保证企业内部信任成本降到最低的关键要素。企业家自身讲诚信、守信用,企业的信任成本才会低,而这就要求企业家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全面分析后再做出决策。

当然,企业家不可能完全做到决策零失误。如果企业家没有把握,担心决策出错,应该怎么办?

我们的建议是企业家制定决策后至少试运行一次。如果企业进行薪酬改革,我们建议企业家制定薪酬改革方案,然后进行试点,再根据运行情况进行优化,调整方案后正式在企业内部推广,这些计划在做方案宣讲时就要告知员工,企业家不应该在制定薪酬改革方案后就直接宣布实施,在核算时发现不合理又推翻,重新公布一套新的方案。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如果在试运行阶段目标确实定得太高,企业也要承担后果,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之后再进行优化,调整方案后正式运行,也就是说企业要承担犯一次错误所花费的成本,以此来换取全体员工对领导的信任,企业家就能更好地控制企业的信任成本。同理,制定一些标准、制度、策略等都可以安排试运行。

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家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即使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企业短期内遭受一定的损失,也要承担后果。对待合作商、客户也是一样,企业家言而有信,诚信经营,合作商和客户对企业必定充满信心,企业家就可以和合作商、客户建立更加牢固的关系。